行政-图书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    码:
当前位置: 首页>>参考咨询>>职教改革动态>>正文
2015年第4期(总第39期)
2017-03-30 22:05   审核人:

2015年第4(总第39)

 

发布时间:2015/12/25  17:37:03

浏览次数:113      双击自动滚屏

 

 

职教改革动态 
   
2015年第4(总第39) 
   
本期目录

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总数减少423

2.  报告显示:五年来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位

3.  职业教育仍是教育领域薄弱环节

4.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5.  教育部:明年起高校要设创新创业教育课

6.  我国教育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7.  2015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介绍

8.  七部门联合制定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9.  教育部:参加创业可折算成学分

10. 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优先转让给学生创业企业

11.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12. 学习德国职业教育从哪里做起

13. 网上在线调研:大数据描绘大学课堂隐身人

14. 同窗三月不相识不能都怪手机

15. 德育课就这样起来

16. 高职生发明电动车太阳能充电系统

17. 众创活力的释放者

18. 发明创新实现梦想 创意创业改变生活

19. 思政课变微电影三天点播三万次

20. 调查显示:75%受访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梦

21. 杭州梦想小镇:帮大学生造梦

 

 

 

 

 

 

 

 

 

 

 

 

 

 

 

 

 

 

 

 

 

 

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总数减少423

20151110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教育部印发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简称新《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简称新《办法》)。

此次修订,教育部历时两年多时间,组织59个行业专家组对1140多家企业、980多所学校调研。与2004年颁布的《目录》《办法》相比,新《目录》、新《办法》有哪些新变化、新特点?

体系结构专业设置变化大

专业类由78个增加到99个,专业总数由1170个调减到747

新《目录》与现行《目录》相比,体系结构、专业划分、专业设置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介绍说,在体系结构上,新增了专业方向举例”“主要对应职业类别”“衔接中职专业举例”“接续本科专业举例4项内容,明确了专业与专业方向、对应职业类别、衔接专业的关系。

专业划分调整在现行《目录》基础上,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门类、大类划分,同时兼顾中职专业类、本科学科门类和专业类划分,原则上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分为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

新《目录》专业大类数量维持原来的19个不变,排序和划分有所调整。专业类由原来的78个调整增加到99个。专业总数由原来的1170个调减到747个(其中保留263个,占总数的36%;更名167个,占总数的22%;合并243个,占总数的32%;新增74个,占总数的10%;取消69个),同时还首次列举了764个专业方向。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表示,专业类增加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行业大类有所增加;二是适应国家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如对应粮食、食品安全、健康服务业发展,增设了粮食工业类”“粮食储检类”“食品药品管理类”“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三是本科专业类有所调整,2012年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了部分专业类,如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电子商务类,新《目录》对应增设了物流类”“电子商务类

谈到专业调减依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介绍说,更名的专业主要是专业名称不够科学规范、不能完全体现专业内涵,或需根据相对应的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进步而调整的专业。合并的专业主要是专业内涵相近、核心课程基本相同,或专业口径太窄的专业。取消的专业主要是相对应产业为淘汰类、限制类的产业,且专业布点较少(连续3年没有布点)、招生规模过小,或专业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定位的专业。

突出服务现代产业发展需求

根据产业分类进行专业划分,强化就业导向,注重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

更加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更加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强化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更加注重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更加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表示,这是新《目录》的主要特点。

新《目录》主要根据产业分类进行专业划分,第一产业主要涉及农林牧渔大类,设专业51;第二产业涉及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等8个专业大类,设专业295;第三产业涉及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等11个专业大类,设专业401;三大产业相关专业数比例为6.8∶39.4∶53.8,更加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求。

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需要,按照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对接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目录》重点调整、增设了面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的相关专业。新增的专业主要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延伸交叉、新兴职业与技术进步需要的专业。

依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新《目录》原则上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突出职业性和高等教育属性,并且在专业名称之后列举了主要对应职业类别。这种列举明确了专业与职业岗位(群)、技术领域的关系,对于帮助学生和家长选择专业、明确和把握就业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了重要参考。

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统筹中高职专业设置,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新《目录》设置了衔接中职专业”“接续本科专业条目,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有643个专业列举了1279次共306个衔接中职专业,723个专业列举了1491次共344个接续本科专业,为职业院校学生今后继续学习与职业生涯更好发展指明了方向。

扩大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

5年修订一次,每年增补一次专业,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新《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每5年修订一次,每年增补一次专业,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按照宽窄结合、以宽为主”“宽专业、窄方向的原则,为促进专业稳定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高校可自行设置非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的专业方向,这为高职院校根据办学需要合理、灵活调整专业设置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还对专业指导与监督提出明确要求,对不合格的专业点实行减少招生、专业整改、撤销专业点等退出机制。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表示,新《办法》以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注重市场导向,突出强调学校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扩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调整自主权。新《办法》在总则中就强调高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规定除医学、公安司法、教育等特殊专业外,高校可在《目录》中自主设置高职专业,仅须备案即可,同时,专业方向完全由高校自行设置,教育部门不再备案或审批。

现行《办法》体例上为文件形式,所规定的内容大多为宏观要求,新《办法》按规章形式,采用章条式体例,共分总则、专业目录、专业设置条件与要求、专业设置程序、专业设置指导与监督、附则等六章。

新《办法》明确,高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负责指导本行业领域专业设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教育部负责专业设置宏观管理和指导。

新《办法》主要有三大亮点,不仅体例更加严谨、责任更加明确,而且要求更加清晰。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介绍说,新《办法》规定学校设置专业须具备的五个基本条件、五项基本程序等,明确了非国控专业采用备案制、国控专业采用审批制,同时对专业设置的指导、监督等作出了要求。(记者万玉凤 119日发自北京)。

 

2. 报告显示:五年来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位

20151202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2日电(记者 刘奕湛 施雨岑)记者2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职业教育专题报告发布会上获悉,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2014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15%。 

规划纲要颁布5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吸引力不断增强,有力支撑了经济转型升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说,目前职教毕业生就业呈现去向更加多元、紧贴结构调整、密切服务城镇化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等特点。 

王继平表示,5年来,职教与普教沟通更加顺畅,学生上升通道不再是断头路;多方履责教育部门不再唱独角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使人才培养和生产实践不再是两张皮。 

根据评估报告,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享受免学费政策,占在校生的915%。 

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的学生享受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助学金覆盖率近40%。高等职业学校纳入了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高职奖学金覆盖近30%学生,助学金覆盖25%以上的学生。 

对于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评估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底,仍有12个省份未出台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9个省份未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规定部分地区尤其是县级政府无法落实。 

职业教育仍是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王继平说,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有待提高,办学与经济社会需求还存在脱节现象,部分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行业企业参与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据悉,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制定了规划纲要职业教育专题评估方案,组建了评估专家组,分成10个调研组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实地调研,召开了多次专家咨询和研讨会,对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予以评估,形成了最终的评估报告。

 

3、职业教育仍是教育领域薄弱环节

20151203日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2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达到1390万人的目标,缺口分别为495万人和384万人。

很多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远远高于《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201的标准。

截至2014年底,仍然有12个省份未出台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9个省份未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

发布会上,评估组把脉职业教育问题毫不含糊。

关于招生规模,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估总负责人、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认为:这一方面与我国适龄人口逐步减少有关,但另一方面,这也提醒我们,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规模大体相当的政策一定要坚持不动摇。特别是在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新阶段,要强化政府统筹,确保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周稽裘看来,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不足的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在各地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且会较长时间对职教发展产生影响。

职业教育仍是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直面专家指出的问题,职教总体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有待提高,办学与经济社会需求还存在脱节现象,部分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双师型教师总量不足、素质不高,行业企业参与的内生动力不足。

王继平表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谈到未来的工作思路,王继平说,将更加注重服务国家战略、改革创新、内涵建设,促进公平和对外开放。服务《中国制造2025》、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培养多样化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改进教学和规范管理相结合,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吻合度。

同时,以《职业教育法》修订和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为契机,协调教育、经济、劳动、就业等领域关系,着力破解行业企业参与、调动社会力量、双师型教师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待遇等重点难点问题。

王继平表示,十三五期间,还将设计和落实好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进一步降低学生就学负担。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广泛开展面向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群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大对农村、民族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加强倾斜支持,健全对口帮扶机制,实现协调发展。

 

4、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20151217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是高职战线贯彻落实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面向十三五改革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必须精准领会其要旨,明确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创新发展是新常态下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时代呼唤高职教育创新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发布,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职业教育,必须主动认识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创新将办学要素重新组合,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办学活力,不断提高在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的人力资源保障水平。高职教育是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阵地,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必须更加自觉地担当起引领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以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的能力。

问题倒逼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在经历了近20年以追求快速和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式发展之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尴尬。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生源市场逐年萎缩,部分省市、少数院校出现生源荒;不少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相对封闭、滞后,管理水平较低;人才培养模式僵化、单一,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等。改变这一现状,因循守旧没有出路。以创新推动高职教育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才成功的大门,升级职业教育价值创造功能的迫切要求。

创新发展的引线是质量,导向是服务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中强调,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刘延东副总理指出,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是职业院校的立校之本。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高职教育的病灶开方,将提高质量放在了突出位置。通观行动计划全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质量持续提高成为贯穿始终的鲜明的主线,质量一词当仁不让,成为出现频度最高的关键词之一。从这个意义上几乎可以说,行动计划不仅是行动路线图,更是质量宣言书。这对于指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瞄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将资源配置和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无疑将起到及时、强大的导向作用。

贯彻落实行动计划设定的各项任务,高职院校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首要和核心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内涵式发展,实现自身由内而外的全面升级,实现从做大做精的华丽转身,全面提升为服务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能力,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高职院校立足区域发展,结合实际抓落实

行动计划犹如一幅高清全景图,清晰地界定了国家、社会、行业组织和高职院校在协同推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中的任务。那么,高职院校如何立足区域发展、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落实呢?这就提出了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着力点问题。

着力点一:创新办学发展理念,提升社会贡献力。行动计划将服务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明确提出优质专科高职院校要提升学校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将社会贡献和政府规划、办学质量一起,作为激励和促进民办高职教育发展的依据。行动计划对贡献的关切,理应引起高职院校足够重视并加以深入解读。

着力点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全面质量观。行动计划对质量的关注无以复加,这一顶层设计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落地,首先需要的仍然是观念的突破。人才培养质量无疑是衡量办学水平最重要的标准,高职院校必须贯彻全面质量观,使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各方面都有必须的增量,不带着明显的缺项进入社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在突出的特色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对的追求,凝练形成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落实全面质量观,还应面向全体学生、帮助每个学生在自身基础上获得全面发展。

着力点三:创新合作发展机制,推进校企一体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成功的基石,离开这一基础平台,职业人才的成长就只能是缘木求鱼。行动计划从优化政策环境、创新实现形式等方面对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促进产教融合发展设计了明确而具体的路径、任务。如研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等。

着力点四:创新师资建设途径,促进教师双师化。行动计划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进教师管理两个方面明确了今后三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及要求。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有可喜的机遇,也面临刚性的指标要求和现实挑战。机遇在于获得了源头参与和自主管理的机会,挑战则在于兼职教师的建设管理。囿于人事管理权限等,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堪称高职院校的隐痛:少不了、难管好,这急切呼唤高职院校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也寄望于校企合作促进政策尽快出台。

着力点五: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积极拥抱信息化。信息化的巨浪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迅猛而深刻地改变着世界。高职院校唯有主动张开双臂紧拥信息化,抓紧抓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提升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等,获得与时代共舞的资格,赢得后发先至的机会。(作者李洪渠系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5、教育部:明年起高校要设创新创业教育课

20151214日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北京1213日电(记者晋浩天)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做好2016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指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通知要求,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对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培训。要广泛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高校要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通知强调,要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统计指标体系。从2016年起,各地各高校要重点统计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暂不就业毕业生等指标。建立三级联动机制,辅导员及时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意愿,院系认真核实汇总就业数据,学校实时更新就业监测系统相关信息。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的指导服务力度,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对于就业困难毕业生,教育部要求做好帮扶工作。要准确掌握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具体情况,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通过开展个性化辅导、组织专场招聘等活动,做到精准发力、精准帮扶。各地各高校要积极协调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做好求职创业补贴申请和发放工作。

 

6、我国教育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20151211日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1210日电(记者 董洪亮 赵婀娜 张烁 丁雅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在世界上的位置明显提升,已跨入中等偏上行列。这是记者10日从教育部获悉的。

目前,我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成功实现了从中等偏下向中等偏上的跨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在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中处于领先位置,教育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相对于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发展中人口大国,教育发展的比较优势越发明显,显著提升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国际地位,也为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形成重要基础。

教育部提供的《各级教育毛入学率国际比较表》显示,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2014年达到70.5%,比2009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提前6年实现纲要提出的2020年达到70%”的目标,高于中高收入国家69.2%的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在2011年全面实现两基,在全球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率先实现全民教育目标,2014年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8%,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3.5%,普及率均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6.5%,超出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近11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72015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介绍

20151224日来源:    教育报

  人类原始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网络的表观遗传学调控

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是人类维持生命延续、代代相传的种子和纽带。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发育为新的个体。那么,这个新生命是如何为他的下一代进行准备呢?其实早在母体里,胎儿除了要完成自身的体格发育,已经开始为他自己的后代做好计划,形成原始生殖细胞(PGC)并进行性腺发育。这类特殊的细胞与其他细胞有何不同?经历哪些重要的事件?除了遗传序列本身外,祖父辈及父母还把哪些表观遗传记忆留在了PGC细胞中?人类对上述问题还缺乏深刻认识。

北京大学乔杰与汤富酬两个研究团队,克服重重技术难关,揭开了人类PGC神秘面纱的一角。该研究显示,处于发育早期的人类PGC表达众多的多能性相关的基因,同时表达生殖细胞发育特异的基因,并且新报告一个人类特异的基因SOX15。他们还发现人类PGC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大规模的表观遗传记忆擦除,最低时仅有7%左右保留,但一些特殊的重复序列元件上仍然残留大量甲基化,这为人类隔代遗传现象的表观遗传学分析提供了重要线索。

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专家极大关注,并撰文发表述评,认为该项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人类胚胎发育过程表观遗传学调控的认识,对研究胚胎发育基因重编程、疾病的遗传或隔代遗传等具有重要意义。

   发现宇宙早期发光最亮、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天体

利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2.4米望远镜首先观测和国外4台望远镜进行后续观测,北京大学吴学兵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128亿光年、发光强度是太阳的430万亿倍、中心黑洞质量为120亿倍太阳质量的超亮天体,它是宇宙早期目前已知的发光最亮、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天体。研究论文作为4篇封面推荐论文之一,发表在2015226日的国际科学期刊《自然》上。该杂志特为此作了题为井喷式快速成长的年轻黑洞的新闻发布,并邀请德国学者在同期的新闻与述评栏目撰写专文《年轻宇宙里的巨兽》介绍了这一发现。国内外数百家新闻媒体,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英国路透社、卫报,德国明镜周刊,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都对此发现进行了报道。

近年来,吴学兵团队发展了基于光学与红外波段天文测光数据的有效选源方法,利用光谱观测发现了许多宇宙早期的极亮天体,包括这一个发光最亮、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天体。它就像遥远夜空中最明亮的灯塔,为研究宇宙早期结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其中心高达120亿倍太阳质量黑洞的存在,对现有的宇宙早期黑洞形成与增长及星系演化理论提出了挑战,引起了国际上广泛关注。

   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

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是载人深空探测的十大关键技术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刘红,带领科研团队经过10年努力,突破了系统核心单元技术、系统构建、启动、运行与调控等系列关键技术,从无到有建立了我国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体系,自主研制出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为空间生命保障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建立了独特的实验平台,填补了国内空白。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多人高闭合度密闭实验,在月宫一号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中实现了105天循环再生100%氧气和水、55%食物,总闭合度达到了97%。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

刘红团队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思路、方法和新技术,并将其集成于月宫一号系统中,与俄、美的同类系统相比,月宫一号生物构成更复杂,系统的闭合度更高。该成果技术复杂、难度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创新性显著,在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领域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成果将为今后空间站作业、载人月球和火星探测等深空探测所需的生命保障提供理论和基础技术。

    炎症消退和免疫稳态调控的新机制研究

机体免疫系统能够通过发炎的方式抗御感染,但有时发炎过度会损伤自身机体而导致诸多炎症性疾病。如何及时终止炎症免疫反应,是免疫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曹雪涛院士课题组发现,在炎症免疫活化的晚期,即炎症消退期,表观遗传酶Tet2能反馈性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他们在急性内毒素休克与结肠炎模型中证实,Tet2可结合表观抑制性调控分子HDAC2,选择性地直接结合炎症因子的基因启动子从而阻止其表达。该研究揭示了表观修饰介导的转录调控是炎症消退期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关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从而修正了以往广泛认为的炎症信号转导负调控分子起决定性作用的学术观点,为炎症消退、抑制炎症持续反应、阻止自身免疫病等提出了新机制,为免疫学与表观遗传学交叉研究提出了新方向。此外,该课题组还进一步发现E3泛素连接酶Nrdp1能够通过抑制T细胞过度和持续活化而及时阻滞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

以上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在《Nature》和《Nature Immunology》上。课题组成员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相关工作的大会报告,得到了国际免疫学界的高度评价。

    1.1类原创新药——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菌,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确定为胃癌的1级危险因子,我国胃病患者超过1亿,每年因胃癌死亡者达20万人,因此,Hp危害十分严重。Hp疫苗是控制其感染传播、预防相关胃肠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但国外迄今未能成功研制。

 第三军医大学邹全明教授团队历时15年,完成了Hp疫苗5000余人参加的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安全、有效,保护率达71.8%;成功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个Hp疫苗,获国家1.1类新药证书。

该团队发明了“Hp分子内佐剂黏膜疫苗设计原理和安全高效的首个人用分子内黏膜免疫佐剂;设计与制造出全新的Hp疫苗组份;创立了黏膜疫苗制备及效力评价系列技术;研究出国际上首个Hp疫苗生产与检定质量标准。

该研究结果于2015年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The Lancet》上,并获得同期专题正面评述,引起国际同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和网站相继进行了重点报道。该疫苗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拥有4项国际发明专利和1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已成功转让企业,获成果转让费2.25亿元。企业已完成Hp疫苗产业化设施建设和试生产,正在报批生产批件,即将上市造福人类健康。

   神光III”激光装置中的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

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聚变反应,而聚变能源则被誉为人造太阳,一旦实现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能源问题。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的神光Ⅲ”大型激光装置研究,是我国聚变能源领域宏伟的大科学工程,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的体现,对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该装置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可输出48束激光,总输出能量为18万焦耳,峰值功率高达60万亿瓦。其总体规模与性能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全球第二台已用于实验运行的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它将种子光源能量尽可能放大,使得高功率激光瞬间聚集,最后穿过以微米计算的注入孔射向靶球中心的物质。

哈尔滨工业大学梁迎春、赵航、刘国栋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牵引下,对神光Ⅲ”大型激光装置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潜心研究10余年,攻克了系统设计、安装与集成调试等阶段的若干重要难题,实现了打靶精度要求优于30微米、准备时间少于30分钟的设计要求,在国内首次实现多靶型、智能化、甚多束激光高精度控制与瞄准定位。其打靶精度要求之高,如同将高尔夫球从北京天安门打到石家庄市中心的球洞里,且一杆进洞。该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我国超多光束激光装置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农业革新促使史前人类永久定居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其高寒缺氧的严酷环境对人类生存构成巨大挑战,但藏族人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在没有文字记录的史前时代,人类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方式常年居住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是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对认识人类适应高寒缺氧环境的机理和藏族起源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兰州大学陈发虎教授领导的中外研究团队,过去10年对青藏高原和周边地区的史前遗址开展了系统调查和研究。首次提出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的三步走模式,指出人类2万年前开始到青藏高原季节性游猎,5200年前由我国黄土高原大规模扩散并定居到青藏高原东北的河谷地带,3600年前在气候冷干背景下进一步永久定居至高海拔地区。揭示史前欧亚大陆农业发展与传播是促使人类向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扩张和定居的最主要因素。

该项研究为认识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和定居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了全新观点,为阐明藏族人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发表在20151月的Science杂志上,引起广泛关注,被纽约时报、人民日报等数十家国内外著名媒体报道。Science杂志随后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题为《谁是藏族人?》的深度报道,认为该研究支持藏族人群源于中国北方的理论。

    酵母剪接体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及其工作机理研究

中心法则是分子生物学中的关键定理,描述了细胞最核心的生命活动——遗传信息的流动。在真核细胞中,蕴藏在基因组DNA序列中的遗传信息转录给前体信使RNA,在其剪接成熟之后再翻译为蛋白质,最终执行生物学功能。上述环节分别由RNA聚合酶、剪接体和核糖体执行。其中,RNA聚合酶和核糖体的结构解析曾分别获得2006年和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剪接体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动态分子机器,其结构的解析具有重大科学意义,是国际结构生物学界公认的难题之一。

施一公研究组选择极具挑战性的剪接体作为研究目标,创新性地利用酵母细胞内源性蛋白提取获得了性质良好的样品,并利用前沿的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解析了酵母剪接体近原子水平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执行剪接的工作机理。

这一标志性成果被著名的《科学》杂志收录,2015911日以两篇背靠背形式的长文正式发表,题目分别为《3.6埃的酵母剪接体结构》和《前体信使RNA剪接的结构基础》。该项目的完成,首次在近原子分辨率上看到了剪接体的细节,揭示了其工作基础,完善了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推动了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

   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将量子技术与精密测量科学相结合,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实现了具备纳米分辨率和单分子灵敏度的磁共振探测技术,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201536日《科学》和323日《自然·通讯》杂志。

磁共振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和无破坏地获取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和医学等各大领域。然而当前通用的磁共振谱仪受制于探测方式,其研究对象通常为数十亿个分子,成像分辨率仅为毫米量级,无法观测到单个分子的独特信息。中国科大研究团队瞄准现代科学在单分子层面上对物质组成、结构和动力学性质进行探索的迫切需求,通过系列创新解决了通往单分子磁共振的若干关键问题。他们利用钻石中的一类点缺陷作为量子探针,采用新颖的自旋量子干涉仪探测原理,结合自主发展的量子操控技术和实验装置,成功将磁共振技术的分辨率从毫米推进到了纳米、灵敏度从数十亿分子推进到单个分子,并用其完成了国际上首次获取单个蛋白质分子的顺磁共振谱及其动力学性质、微观尺度上微波磁场矢量的重构等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这标志着在纳米尺度上进行磁共振探测、无损地获取单个分子的空间定位、结构和构象变化信息成为现实,将在物理、化学及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镍、钼、钨资源高效利用

镍、钼、钨等都是重要的稀有金属资源,是我国重大战略工程、国民经济诸多领域的关键原料。近几年,我国镍进口均超过50%。我国新型矿种黑色岩系镍钼矿资源量大,仅湖南西部镍、钼资源量就分别达到300万吨和200万吨,但极难处理,被认为不可选。我国储量丰富的钨矿,资源优势也在逐步失去,而且,采用传统的粗精矿加温浮选工艺,其综合利用率低、成本高,造成矿山环境污染。

该项成果提出了通过强静电、氢键或化学键作用于矿物表面不同位点的浮选剂分子组装设计原理,设计开发了对不同矿物有选择性作用的双极性基高效浮选剂和组合物捕收剂。提出了浮选剂与矿物表面作用最佳溶液化学条件调控的方法。提出了强化微细颗粒与气泡碰撞效率及矿化作用的方法。

该项成果开发出钨矿常温浮选新工艺,柿竹园矿提高了钨和萤石回收率约10%。而且,既可以彻底取代已使用近百年的彼得罗夫法白钨加温精选工艺,又可在原工艺基础上,在精矿加温量减少80%的情况下,获得高品质钨精矿,新技术还有利于废水回用。开发出了黑色岩系镍钼矿浮选新技术,建立了该矿种发现近60年来,世界上第一个镍钼矿浮选厂,为经济利用黑色岩系镍钼矿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该项成果对其他复杂有色金属矿的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8、七部门联合制定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2015-12-04 来源:人民网

新华社北京123日电记者3日从中国科协获悉,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重申和明确科技工作者在发表学术论文过程中的科学道德行为规范,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并于近日发布了《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今年发生多起国内部分科技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被撤稿事件,对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五不准包括不准由第三方代写论文;不准由第三方代投论文;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不准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不准违反论文署名规范。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明确指出,五不准中所述第三方指除作者和期刊以外的任何机构和个人。论文代写指论文署名作者未亲自完成论文撰写而由他人代理的行为。论文代投指论文署名作者未亲自完成提交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等全过程而由他人代理的行为。

七部门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强道德自律,共同遵守五不准。认真开展自查,发现存在违反五不准的行为要主动申请撤稿,坚决抵制第三方学术不端行为。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发挥科学共同体作用,做好教育引导,捍卫学术尊严,维护良好学风。

 

9、教育部:参加创业可折算成学分

20151119日    来源:重庆晨报

教育部日前在官网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订情况,并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部属高校征求意见。与原规定相比,新规明确提出参加创业可折算成学分;新增四种情况大学生不得转学;学校给予学生处分除开除学籍以外,应设置一定期限,到期予以解除。

新规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实践等进行了支持。新增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创新实验等活动以及自主创业、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可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习成绩,具体办法由学校制定。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

新增创新实践、休学创业或退役后复学的学生,经个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以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新增除开除学籍处分以外,学校给予学生处分应设置一定期限,到期予以解除。要求学校给予学生的纪律处分,应当与学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

 

10、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优先转让给学生创业企业

20151209日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教育部近日下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要通过合作、转让、许可等方式,向高校毕业生创设的小微企业优先转移科技成果。

《通知》将着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作为促进学生创业就业的首要任务。提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对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培训。要广泛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高校要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目前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出台的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已经相当完善,因此《通知》把重点放在落实完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减税降费、创业培训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重点支持高校学生到新兴产业领域创业。推动相关部门加快制定有利于互联网创业的扶持政策。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要求,制订本地本校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实施弹性学制、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等具体措施,支持参与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为创新创业学生清障搭台。

同时,《通知》要求加大创新创业场地建设和资金投入。各地各高校要建设和利用好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高校实验室、实验设备等各类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高校要通过合作、转让、许可等方式,向高校毕业生创设的小微企业优先转移科技成果。要通过学校自设、校外合作、风险投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扶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

为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要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为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开业指导、创业培训等服务,为正在创业的学生提供孵化基地、资金支持等服务。高校要建立校园创新创业导师微信群、QQ群等,发布创业项目指南,实现高校学生创业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创业服务网功能,为高校学生提供项目对接、产权交易、培训实训、政策宣传等服务。

 

11、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20151203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规划纲要确立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蓝图已经绘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逐步形成,技术技能人力资本积累不断增加,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基本确立。今天,教育部举行的第四场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新闻发布会上,教育规划纲要中期评估职业教育专题评估报告发布。

该报告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由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作为第三方评估牵头单位,通过10个调研组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实地调研最终形成。

用一句话概括进展,就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表示。

投入大幅增加资助覆盖面扩大

评估报告显示,2014年,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3424亿元,比2010年增加1016亿元。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为2559亿元,比2010年增加1099亿元,增长了75.2%

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估总负责人、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告诉记者:“5年来,职业教育无论是总投入还是生均经费,均呈现稳步增长。

截至201412月,已有19个省份、4个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22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了高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标准。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达到8784.64元,比2012年增长16.1%;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3578.25元,比2012年增长20.2%。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逐步落实。

评估报告还显示,免学费和学生资助政策覆盖面扩大。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享受免学费政策,占在校生的91.5%。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享受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助学金覆盖率近40%。高等职业院校纳入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高职奖学金覆盖近 30%的学生,助学金覆盖25%以上的学生。

每年输送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评估报告显示,5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的比例保持在45%左右,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达到337.98万人,招生数占高等教育招生数的比例达到46.9%;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006.63万人,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达到5593万人。

职业院校正在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杨进说,职业院校每年输送近1000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占新增就业人口的60%,举办培训达上亿人次,大面积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报告指出,5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完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实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并且促进了终身教育体系建设。2014年高职分类考试招生151万名,占高职招生人数的45%。职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办学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每年举办政府补贴性培训2000万人次。

评估报告还指出,职教领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建立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探索建立职业教育院校人才培养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发布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等举措,使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师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据介绍,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数为86.30万人,生师比为21.3∶1,而2010年的这一比例是26.6∶1。高等职业教育生师比为17.6∶1,与本科高等学校生师比基本一致。多地通过培养培训并举、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教师企业实践、对口培训和境外培训,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有较大提升。

多元办学体制得以建立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

评估报告显示,全国建成职教集团超过1000个,吸引了近3万家企业参加,已覆盖60%以上的职业院校5年来,多地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从经费投入、税收优惠等方面,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职业院校合作,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同时,出台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多元化。

目前,有165家单位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会同有关行业组建了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门类的62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了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组织机制。实现教学标准全面对接职业标准,制定并公布410个高职专业、23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推进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

评估组认为,目前,职业教育已形成省、市、县三级统筹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办学体制得以建立

杨进表示,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各地站在新一轮全面振兴发展的起点上,推动、谋划本地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技术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受到关注,这些将为今后职教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2、学习德国职业教育从哪里做起

2015-10-12来源:《中国教育报》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世界公认的先进职教模式,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竞相学习效仿。

我国在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除天津、江苏等地取得一些进展外,大多数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受制于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经费投入不足、企业不愿参与等现实问题,这些学习多年来低层次重复,收效不大,而后感叹我们学不了

那么,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应该怎样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笔者认为:

第一,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应当立足于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从小处、细处做起。我国国情与德国不同,应当摒弃那种希望快速、彻底扭转本地、本学校职业教育落后局面的想法。在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机制等短期内难有大改变的情况下,在投入不足、企业不愿意参与的现实中,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可以学习的地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学习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管理方式和教学模式,甚至只是教学方法等微观层面,只要能有一点点改进,对我们的职教事业发展都是有益的。从小处、细处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当小小改进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之后,也许我们学习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二,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应当把学习德国人的职业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德国人严谨、认真、负责,甚至是有些刻板的职业素养成就了德国制造的高质量。一些国内职教同仁,较多地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职业精神的培养。而当前国内企业更关注的是学生的一些职业素养,比如吃苦耐劳、团队合作、诚实守信等。这不仅是因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能人才的技能需求较低和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水平较低,也有职业学校不够注重学生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培养的原因。我们要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把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第三,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在具体工作中可以从高水平技能教师的培养入手。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训教学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而我国则主要是职业院校来承担。名师出高徒,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企业要求,关键是当前职教师资队伍中高水平的技能教师缺乏,技能教学水平较低。当前职业学校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高校,基本上没有经过技能训练,他们大多已在学习意识上形成了理论教学的路径依赖,让这样一批教师去学习技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现阶段,我国在培养培训职教专业师资方面的基本方式是培养培训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通过国培、省培等方式,或者教师到企业实践等措施来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从实践来看,由于培训中少有技能操作培训内容,或者技能培训的时间很短,培训效果不明显,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技能操作水平。因此,可以改革双师型师资为双师素质结构小组专业师资。一方面,我们已有大量理论教学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通过选拔具有后续技能学习能力的青年专业教师,进行较长时间的技能强化训练,达到高级技师技能水平,然后由两方面的教师共同组成双师素质结构小组专业师资,以两人一组的小组形式共同进行专业技能教学。

第四,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实践领域,应当积极学习德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教学方法。改革职业学校传统教学方法,推行项目教学法,选用适合学情的技能教学教材,实施做中学、学中做、做学合一的情境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模式,以行动教学法调动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3、网上在线调研:大数据描绘大学课堂隐身人

20151207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网上一份调研显示,超过九成的学生在大学里逃过课。大学生为什么要做逃客?如何把逃客请回课堂?……近日,临沂大学、湖南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工商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六所高校联合,针对4527名本科学生和472名教师就以上问题展开深入调研。

  课堂上的隐身人

调查显示,1428名新生表示从未逃过课,占31%,这样的结果似乎要比想象中乐观。但是对599名大三、大四学生的问卷结果显示,有540人表示有逃课经历,占90%以上,也就是说逃课更多发生在大三、大四这两年。这似乎也验证了超过九成的学生在大学里逃过课这一说法。

与逃离课堂的真正逃客相比,人虽在课堂但心已逃走的隐性逃客也非常令人担忧。53%的人表示在课堂上的精力投入不足50%。数据反映玩手机成为分散课堂精力的主要原因,比例达到64%,同时也有超过50%的人表示上课时犯困想睡觉也是影响分散课堂注意力的重要原因,而犯困学生95%是因为晚上睡觉太晚

  为何不在课上

 在从学生自身方面寻找逃课原因的调研中,64%的人表示逃课是因为遇突发事情,纯属偶然40%的人表示对专业课程不感兴趣,36%的人是因为社团活动27%的人表示懒散、自控力差23%的人因为课程太难听不懂15%的人表示不喜欢某个老师,另外有19%的人逃课是因为考研或者准备出国等原因,17%的人是因为创业或者兼职

逃客自身之外寻找原因的调查中,64%的人是因为授课方式枯燥乏味,同时也有28%的人认为学习氛围不好影响了课堂出勤率,另外认为上课人数太多课程进度太慢而导致大家逃课的人数分别占到21%18%,而16%的人觉得老师考试前会划重点也是造成逃课的原因之一。

  逃客心情不轻松

多数人以为,逃客逃离课堂,就可以高高兴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而事实恰恰相反,作一名逃客其实并不轻松。在逃客大军中,只有不足7%的人逃课后感觉很兴奋,而53%的人感到很忐忑,浪费了学习资源。当然,也有40%的人觉得逃课的心情受课程影响较大,逃自己特别不喜欢的课程就能够心安理得80%)。

对任课老师的调查问卷显示,92%的任课教师反对学生逃课,60%的教师认为学生逃课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同时73%的教师认为逃客会影响其他学生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59%)。而71%的任课教师则明确表示,会在年度学业水平测试中扣除逃课学生的课堂成绩,而通常课堂成绩会占学业成绩的30%左右。

  任性之下的理性选择

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这是在学生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此次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句话。在逃客中,81%的人把选修课作为逃课第一选择,44%的人表示在通识必修课中逃过课,而只有18%的人表示在专业必修课中逃过课。在逃课的课程中,文史类课程以29%的比例高居榜首,外语类课程以17%居第二位,政治类课程以15%居第三位。逃课率最低的课程依次分别是实验类(5%)、财经类(8%)、体育类(9%),可见动手能力强、实践性强的课程还是颇受大学生喜欢的。

大学四年虽然有90%的人曾当过逃客,但是两项关于逃课门数逃课节数的调研结果,又让我们感到了些许欣慰。两个选项的调查表明,大家所逃课程的覆盖面并不是很广,只有6%的人表示有超过50%的课程门类曾经逃过,而87%的人表示逃过的课程的门数不超过20%。而仅有不到3%的人表示,逃课的课时数超过所有课时数的50%85%的人表示逃课的课时数在20%以下。

  有料有趣才是防逃神器

既然85%的学生和教师都反对逃课,而逃课现象又为何存在?问卷表明,为了防止学生逃课,有22%的教师表示自己的课堂使用过点名神器,指纹、蓝牙、刷脸、拍照……层出不穷,但是在这些使用点名神器的课堂上,只有26%的人表示对阻止学生逃课效果明显,大部分教师觉得点名无法阻挡隐性逃客。同时有81%的人觉得点名神器让他们觉得自尊心受伤,徒增不信任感

 你最不想逃的课程的多项目选择中,80%的学生把老师授课精彩,讲课幽默,课堂气氛活跃作为第一选择,64%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充实,实用性强的课堂会更具吸引力。而在减少学生逃课的最有效方式方法的调研中,70%的教师认为应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增强课堂的吸引力66%的老师认为应该实施课程改革,提高课程效率。或许,这些举措才是逃客的终结者。

 

14同窗三月不相识不能都怪手机

20151207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人际关系疏远的责任不能只推给手机。说到底,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脑,不过都是改变人们交往习惯的外因,而关键的内因还在于我们自己。

据媒体报道,近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国学课》教师高章幸在课堂宣布:除了班干部外,有谁可以认全班上所有同学以及说出他们这节课的具体座位就加分;到现在为止,有谁和班上所有同学讲过至少一句话也加分。但是上课三个月了,真正能加分的学生不超过十个人。记者随后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近七成学生表示只认识室友和同班玩得特别好的朋友,班上很多人都脸熟但是叫不出名字。

曾几何时,《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歌曲唱遍校园内外,《致青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等电影先后掀起过票房狂潮。虽然这些文艺作品的创作背景、表现手法各不相同,却无不传递出对真挚的校园感情的怀念。同学关系中的单纯、干净,是其有别于其他人际关系的典型特征,很多人一辈子最好的朋友也是同学。时至今日,为何本应该打打闹闹、亲密无间的同学关系,不经意间走向了生疏?

也许同窗三月不相识并不具有普遍性,但审视今天的校园,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间的交往确实少了很多、同学关系疏远了很多。不少学生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课余时间几乎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甚至在回到宿舍之后,也只是活在封闭的自我空间中,表现得很。与此相对应的直接结果,一是学生体质普遍下降,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测试优秀率很低。二则是学生关系的疏远,虽为同学却没有多少交往,乃至对面相逢不相识。

究其原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据报道,这位教师之所以想给认识班上全部同学的学生加分,其初衷也在于让学生放下手机、拒当屏奴,回归现实生活。其实何止是大学生,屏幕依赖是当前整个社会一种常见的社会病。有人把手机比作正在摧残国人身体和精神的现代鸦片,虽有夸张却值得警醒。

确实,手机的普及阻碍了人们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但是,人际关系疏远的责任却并不能只推给手机。说到底,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脑,不过都是改变人们交往习惯的外因,而关键的内因还在于我们自己。具体到大学校园中,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更加独立,自我意识更强,但是他们同时也具有缺乏互助与协作精神等特点。这些特质引导得好,大学生们可能表现为不墨守陈规,不为传统所束缚,因而更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但如果引导得不好,也可能导致年轻人的颓废与冷漠,甚至引发校园恶性事件。

建立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健康的同学关系是个严肃命题。按照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大学生多处于认同和角色混淆时期,面临着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矛盾冲突所导致的发展危机,所以发展亲密关系依然是大学生的重要任务。高校有责任通过各种途径,推动学风建设,以学风促校风、促班风,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学校,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帮助学生建立相互信任、和谐的同学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说,同学关系的疏远不过是社会人际关系淡漠的投影而已。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同样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努力。每位成年人都需要从自我做起,重视传统交往模式的积极意义,拒绝做低头族,努力重建热情、包容、乐于互助的社会文化氛围。

 

15、德育课就这样起来

20151119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如果仅仅依靠一本德育教材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学生肯定不喜欢,无形中造成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让英雄模范、先进典型人物给学生们讲故事、上德育课,拉近他们和学生的距离,亲切感、贴近感就了教科书,学生乐于接受的程度也大大提高。

让德育理论和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契合起来,让学生在德育教科书上学到的,要在生活中找得到、看得到,并且听得到他们亲自讲述自己的故事,才能让德育课真正起来。

不久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名誉德育教授陈俊贵,为4500名新生上了第一堂德育课。陈俊贵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讲述24年来在天山深处为战友守墓的坚持。

听过很多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俊贵叔叔的故事,没想到今天能在学校见到他,并且聆听他给我们上德育课。大一新生张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

  上好第一堂德育课

陈俊贵是新疆尼勒克县乔尔玛烈士陵园管理员,他扎根天山,为牺牲的班长和168名战友护陵守墓28载,用一生书写感天动地的战友情。他先后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是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谈到为什么邀请道德模范给大学新生上第一堂德育课,新疆农业职院党委书记李玉鸿对记者说:第一堂德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以及这堂课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十分看重如何上好第一堂德育课。

李玉鸿认为,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来抓,大学新生第一堂德育课,相当于第一粒扣子,扣好了,今后德育工作就好做了。

李玉鸿告诉记者,之所以邀请陈俊贵来给学生上第一堂德育课,是因为他的事迹平凡中折射着伟大、执着中透露出刚毅。陈俊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用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真情寻找、用深情守护、用行为告诉我们什么是一诺千金。陈俊贵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尊崇的,他的典型事迹和崇高品德生动诠释了当代新疆精神,折射出的是忠诚、大爱、勇敢、忘我、坚持的崇高品质和可贵精神,体现出一位老战士忠于祖国、无私奉献的人性光辉,为我们做人、做事树立了一面鲜明的道德旗帜。这些品质,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教育。

  用好的德育教材

是照本宣科地讲德育教材,还是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新疆农业职院选择了后者。

这背后有什么样的初衷和想法?李玉鸿告诉记者,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德育课设计,是根据职业院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的创新。职业院校学生,性格上大多活泼好动,对教科书上的深奥概念和干巴巴的说教不感兴趣。如果仅仅依靠一本德育教材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学生肯定不喜欢,无形中造成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为此,新疆农业职院决定在学生德育工作中改革创新,探索用好教材,包括道德模范、感动人物、先进典型等在内的先进人物。通过这些人物走进校园、走上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让学生们眼见为实,面对面让学生感受到英雄就在身边。

学生冯宵然对记者说,听着英雄楷模给我们讲故事,就仿佛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那种精神,那种震撼,让内心深受触动,这远比教科书的说教要来得过瘾,对自己的影响也更强烈。

新疆农业职院院长王毅告诉记者,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求,在形式和内容上贴近学生,德育效果就自然而然地起作用了。让英雄模范、先进典型人物给学生们讲故事、上德育课,拉近他们和学生的距离,亲切感、贴近感就了教科书,学生乐于接受的程度也大大提高,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对德育信不信的问题。相信了自然就认可,认可了自然就会接受,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就爱上了德育课,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滋养和品质上的锻造。

  构建的教材体系

聘任陈俊贵同志为学院名誉德育教授,每年为新生讲授德育第一课。在新生第一堂德育课结束之后,李玉鸿宣布了这样一个决定。

聘请道德模范为学院名誉德育教授,新疆农业职院是如何考虑的?李玉鸿对记者说,第一堂德育课是个特别课堂,我们就是要在这个特别的课堂上,让师生学习陈俊贵身上平凡而伟大的精神,用他感人至深的事迹来点亮大学生的人生,在感动中国人物的感召下,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先进人物为榜样,立德树人,让爱永存,让感动延续,真正从内心建立起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记者了解到,新疆农业职院党委还号召全体师生向陈俊贵学习,学习他诚实守信、遵守誓言、践行承诺、不畏艰苦、坚守岗位的精神,学习他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外形成人人学习道德模范、人人崇尚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新疆精神,为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持。

李玉鸿说,除了陈俊贵,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模范人物,乐于助人的,勤劳致富的,自强不息的,等等。下一步,学院将构建的德育教材体系,把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集聚到学校,让他们担任学生的德育教师,让他们的事迹感染全院师生,构建起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鲜活德育工作体系,打造一支来自校外的德育师资队伍。

据了解,新疆农业职院将根据德育教材的关键点和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人物进行配对和重构,让德育理论和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契合起来,让学生在德育教科书上学到的,要在生活中找得到、看得到,并且听得到他们亲自讲述自己的故事。只有面对面交流,才能让德育课真正起来。

 

16、高职生发明电动车太阳能充电系统

20151214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电动自行车轻便省力,节能环保,但充电却一直是难题。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发明了一种使用太阳能发电,实现电动车从电力到动力零污染的快速充电系统。这种充电装置不仅兼顾充电和停车的功能,而且多个智能系统还实现了不同车型的充电通用。10月底,这个发明在山东举行的第十届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荣获一等奖。

在该学院校园内,有一处10平方米左右的长方形玻璃房,里面停放着几辆电动车,看起来只是一处普通停车棚。但近看却发现其中大有玄机。车棚顶部,9块深蓝色太阳能帆板有序排列,光能转换成电能,源源不断地导入车棚内部的充电系统,几辆电动自行车正在充电,控制器上实时显示充电电压、电流、能量能数据;4只蓄电池存储着结余电量。

这就是我校学生发明的电动车太阳能快速充电系统,用太阳能发电,可同时供8辆电动车充电,现在已在校园安装,供人免费使用。校园里还将陆续安装10套。充电间的发明指导老师贲礼进介绍说。

太阳能充电系统,其实就是一个融停车间和充电间于一体的场所。不使用外接电源,全部依靠太阳能发电完成。此外,这种太阳能充电间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它实现了不同电动车型的充电通用化。当插头插入电瓶车时,系统可自动识别充电端子的极性分布并自动切换,并根据不同电压进行自动调整。充电时,控制器上实时显示电瓶电压、充电电流和能量;当电瓶充满时,系统自动断电。

根据目前电动车的电能容量,每套充电间安装8台充电控制器,每天可满足24辆电动车充电。

这个发明源于学生的一个想法,当时一名学生提出,电动车充电太麻烦,经常找不到充电的地方,不带充电器就无法充电。能不能发明一个便捷的充电系统。但他毕业时也不知该怎么实现这个想法。

这一想法得到了该校机电学院老师贲礼进的支持。贲礼进曾在企业从事研发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科研经验。2013年,他带着8名参加创新创业团队的大学生开始搞发明。刚入校的朱春雨、李春梦等人参加了这个团队。

朱春雨说:我们耗时3个月,编写了两个程序模块,一个是能量管理模块,处理太阳能电板给蓄电池充电,另一个是充电控制系统,识别电瓶车充电端口的正负极分布和蓄电池电压等级。

朱春雨介绍说,为了发明一种通用的充电插头,他们收集研究了40多个品牌的电动车,接口端子组合多达12种。现在,一个万能插口能解决所有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运行,这套充电系统技术已经成熟稳定。该车库系统已模块化设计,可方便组装与拆卸,底部安装有滑轮,便于移动,可供建筑工地、企业、事业单位应急充电或常规使用。

目前,太阳能充电系统已获得了5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全部由该校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大学生朱春雨、孙亚齐、李春梦等创业团队完成,他们已经注册了公司,准备进一步推广。

 

17、做众创活力的释放者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三层平台推进学生创新创业

20151211日 来源:光明日报

  “老师,又成交了一单,西班牙的客户,199美金!

  又卖了一辆大的平衡车,挪威的,290美金!

  …………

日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商学院跨境电商创业基地里很是热闹,学生三四人一组,通过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和宁波进口商品交易中心的平台,开设店铺进行创业实战。在校内教师和企业老师的双重指导下,这个开课仅一个月的创业班,已成功交易100余单。

创新创业教育到底应该怎么搞?自1999年建校起,构筑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建设模拟创业园、创业一条街、区校共建大学生创业园等实践平台,宁职院以一整套系统释放众创活力,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借鉴。

  一层平台:以创新创业系统课程贯穿大学生涯

王杨是宁职院2015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刚刚毕业半年的他,却已创业多年了——从大一开始,他便看准小饰品在大学生中的商机,从淘宝店开始做起,一毕业就开设了实体店。一步步走来,他最感谢的,就是大学三年里接触到的创新创业系统课程。

为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宁职院逐步完善了一套独立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并将其贯穿学生三年的大学生活。从新生入学的始业教育,到针对各年级分别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和项目,再到为临近毕业的学生开设的创业新锐营”“创业大学堂,该校将创新创业意识渗透在教学的各个方面。

学校还特别成立工程训练与素质拓展中心,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整体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保证每个学生在毕业之前都会在训练中心受训一周,将创新创业的初步体验普及到每一位学生。宁职院院长张慧波介绍。

此外,宁职院还充分利用企业合作优势,为学生创业保驾护航:在教学上,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并结合专业,强化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在实践中,积极联动政府、基金、企业等多方力量,为大学生创业开拓更宽广的优势渠道。

  二层平台:以大学生创业园承载创新创业实践

从宁职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受益的不只王杨,还有一大批浸润其中的宁职院学子。

从宁职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毕业两年多,李杰已是两家公司的老总,公司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大二开始,李杰就在学校组织下到企业学习,还在学校创业园创立了百诺科技有限公司。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课堂里,还应该生长在实实在在的践行中——这是宁职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宁职院从2000年起就成立模拟创业园,着力打造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并先后与北仑开发区政府成立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北仑区大学生创业园,既为区域内创新创业科技人员提供创业孵化的软硬件条件,还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等举措,落实房租减免、税收返还、网络免费等创业扶持政策。

  三层平台:以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激发众创活力

杭州猫眼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创办人曾国欣是宁职院2011届毕业生,也是学校的创业导师。他把公司落户在学校的数字科技园,提供多个实习和工作岗位给学弟学妹,帮助他们收获经验,快速成长。

创新创业教育是需要蕴涵的文化,更需要循环的生态,要以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激发众创活力。在这种理念导引下,宁职院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多方联动,先后成立北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北仑电子商务基地、北仑工业设计中心等多个公共服务单位和机构,并积极引进北仑区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及科技项目申报服务部等在校内落户,充分调动区校协同创新载体,为校内外创业大学生乃至区域内创业人士提供投资咨询、创业培训等强有力的保障和增值服务,做好创业企业的产业链配套服务。

在三层平台支撑下,宁职院成为众创活力的释放者,现已助推校内学生和社会创业者创办企业158家,在校内创业园区成功孵化并升级外迁企业47家。

 

18、发明创新实现梦想 创意创业改变生活

——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大赛举行

20151127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型单人播种机、农村电商联合平台、太阳能无线手机充电器、社区早餐配送服务、水陆两栖探测机器人……日前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举行的第十届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这些实用性很强的发明作品让专家评委们眼前一亮。

我在农村长大,经常下地干农活,发现农用播种机适合大面积种植作业。农村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需要小面积土地的种植播种机,最好一个人可以操作使用,所以我想到设计这样的农用播种机,解决小面积土地种植的问题。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学生黄雪坤一边介绍,一边演示着他的参赛作品。

本次大赛的参赛作品创意大多数来源于生活。农村电商联合平台通过区域化农业经营服务软件,实现电子商务的区域化服务,能满足农村社区村民生活用品购买服务需要,一头联系农村商品供应商,一头联系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大学生孔琦为此还申请了发明专利;大学生刘平创意制作了太阳能无线手机充电器,是因为他的手机经常出现电量不足的情况,于是学习光伏发电技术专业的刘平,产生了利用太阳能为手机充电的想法,在教师的指导和个人的努力下,太阳能无线手机充电器问世了,只要有光线就能给手机充电,已经有手机电池厂家要投入批量生产;大学生张军委自幼喜好手工艺创作,利用植物秸秆等制作了各种工艺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他编制了各种手工艺作品,丰富了文化艺术生活,增添了不少生活的乐趣。

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夏昌祥教授认为,新形势下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激发他们设计创造的乐趣,使广大学生大胆创意、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形成学习、创新、争先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本次大赛由中国发明协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人教部、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中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等5家单位共同主办。大赛经过7个月的筹备,经网评专家组评审,从参加大赛的全国54所高职高专院校的1319件作品中甄选出418件作品进入终评决赛。

 

19、思政课变微电影三天点播三万次

2015112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3分钟,读不完一个剧本,却可以看一场文艺的课堂秀。近日,浙江传媒学院官方微信连续3天播出网络思政微课堂节目——《思维理疗馆》,在师生中引发追捧

这堂思政微课讲授的是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名主讲人每人3分钟,分别以《高贵的文明》《围棋之和》《斑马线上说法治》为题讲解,借助学院的数字化资源和影视制作技术,让课堂变成精美的微电影。比如在《围棋之和》的片头,一杯清茗入口,一颗棋子落下,主讲人便在袅袅的茶雾氤氲、琴声古韵中娓娓道来。

在最短的时间分享新思想,传播正能量。让所有教师都想上思政课,让所有学生都爱上思政课。《思维理疗馆》总策划人、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袁蕾说。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郑子卿连续看了好几遍,她说:这课最大的魅力是能吸引我,观看的过程有一种美的享受!

该系列片3天的点播量达到3万多次,单片的最高点播量达1.4万多次。随后,腾讯视频、爱奇艺等视频网站转播。这让担任总导演的该校电视艺术学院教师张拓很欣慰。

学院院长项仲平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该片并评价:这是一次很有创意的突破和拓展,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20、调查显示:75%受访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梦

20151205日  来源:光明日报

《上海大学生创业现状调研报告》在首届大学生创业论坛上发布。这项调研覆盖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23所高校超过1000名在校生。

报告显示,有75%的在校学生对创业满怀期待,既羡慕创业者的勇敢和成就,也希望有这样的机会成就自我。

  大学生热衷早创业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意选择毕业后立即创业的大学生比例,从过去的3%上涨至32%,这也显示,大学生创业时机大幅度提前。此前,30%创业者在就业工作1年至3年后才创业,有4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创业者比例高达46%。如今,这两个数据发生一升一降的变化,分别为41%13%

据了解,在上海市政府和市教委的推动下,相关部门和学校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并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方面不断创新,积极帮助创业大学生进行资源整合,使本市大学生充分感受到外部环境改善。研究数据显示,上海大学生针对创业外部环境的打分高达8.8分(满分10分),表明大学生普遍认为现在的外部环境非常适合创新创业。

  大学生创业态度有不同

根据创业态度,将大学生分为三类,其中,没有任何创业意图的学生为创业排斥者,占15%75%学生拥有创业念头,通过书籍、电视节目、创业计划大赛等方式,体验创业过程,获得知识和经验,是创业梦想者;而剩下10%的学生则是创业热衷者,他们积极搜集创业信息、学习创业技能,并且其中部分学生已着手创业。

报告称,上海的90后大学生创业者一个人独立创业的意愿较强。在创业形式方面,虽然51%的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希望以合伙的方式创业,但考虑独立创业的人数也高达42%。独立自主创业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可以更多地将自己的理念充分应用到创业过程中,享受过程并展现个人价值;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形式也让创业变得更加容易,特别是在餐饮休闲和商贸领域,由于门槛不高,特别适合独立创业。正是受这种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大学生的独立个性得以充分地显现在创业过程中。

  爱做家务的大学生更有创业热情

调查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积极主动参与家务的大学生,一般创业热情比较高,创业热衷者的家务参与程度总体较高,而创业排斥者的家务参与程度总体偏低。数据显示,创业热衷者的家务参与程度总体较高,其中88%的人经常在家做家务,而84%创业排斥者很少参与家务劳动。

专家解释,造成这种关联的主要因素是主动参与家务的大学生往往更有责任感,并且通过家务劳动大学生动手能力更强,而这责任感和动手能力——这两种素质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主动参与家务的大学生往往受到父母在家庭责任感上的言传身教,孩子们喜欢以成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当父母自豪而快乐地承担起自己的家庭责任时,孩子也会更加显示出对承担责任的渴望和意愿。因此,表现在家务劳动上,孩子也往往愿意主动参与。同时,在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孩子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和实践方法,这种思考模式和实践方法将使孩子受用一生。

 

21、杭州梦想小镇:帮大学生造梦

20151219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1219日电(记者谢云挺)这里是个造梦的地方。”90后大学生创客邓建波说。

邓建波告诉记者,今年5月入驻梦想小镇后,一家风投机构看中了他们为在校大学生找兼职的创业项目,他们现在已经拿到了1000万元的融资。

这位90后创客所说的梦想小镇地处杭州市余杭区的未来科技城腹地。它毗邻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淘宝城,是地方政府专门打造的新型众创空间。

今年328日,梦想小镇的一期工程建成开园以来,已吸引了440个互联网创业项目、4000余大学生创客在此驻扎,目前创业项目融资额达到13亿元。

这是政府专门搭建的一个众创空间,希望让这里成为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起步的摇篮,让他们梦想成真。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赵喜凯说。

记者了解到,梦想小镇不是行政区划概念,而是一个具有明确互联网创业定位和创新特色的项目集合概念,采取有核心、无边界空间布局,通过锁定人才和资本两大关键要素来培育互联网创业和天使投资两大产业门类。余杭区政府首期推出的17万平方米建筑空间,从建设到开园只用了半年时间。

政府先把建成的建筑空间以低租金方式提供给一批有影响力的创业服务机构,通过他们搭建孵化平台,吸引项目集聚。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陈时中说,今年以来,已有湾西加速器、马达加加、极客创业营、第七空间等14个孵化平台加入。

这些投资人就像星探,四处捕捉有创意有前景的互联网创新项目,把认为好的项目和团队邀请到小镇入驻,加以培育。陈时中说。

 “我们团队曾经因为缺钱,几乎关张,湾西加速器投资人发现了我们的项目,不仅给了100万元投资,还邀请我们团队免费入驻小镇。邓建波说,在这里可以专心做自己擅长的事,遇到困难会有人帮你解决。

目前,梦想小镇已吸引了4000余大学生创客。今年以来,还有光大资管华东区域中心、草根投资、友乾网络科技、AP基金等90余家优质天使基金、股权投资、互联网金融和财富管理机构落户梦想小镇

赵喜凯说,梦想小镇将要开发第二期工程,目标是3年内集聚大学生创业者1万名,大学生创业项目2000个;集聚基金管理及相关机构300家以上,实际资产管理规模达1000亿元,金融资产总额超过3000亿元

 

 

                                                          主编:夏江

                      执行编辑:吴宏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0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关闭窗口
   
  入馆指南 更多>>
· 2013年第1期(总...
· 2013年第2期(总...
· 2013年第3期(总...
· 2013年第4期(总...
· 2014年第2期(总...
  常见问题 更多>>
· 2013年第1期(总...
· 2013年第2期(总...
· 2013年第3期(总...
· 2013年第4期(总...
· 2014年第2期(总...
· 2014年第3期(总...
  网站导航
党办院办 | 教务处 | 学工部
后勤处 | 人事处 | 招生就业处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 四川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 清华大学图书馆
 
 
 首页 | 部门概况 | 新闻动态 | 图书馆服务 | 信息化服务 | 电子资源 | 信息检索 | 参考咨询 | 学院首页 

版权所有©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6284号
地址:内江市东兴区汉安大道东四段199号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信息中心    电话:0832-256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