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图书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    码:
当前位置: 首页>>参考咨询>>职教改革动态>>正文
2013年第3期(总第31期)
2017-03-30 17:07   审核人:

2013年第3(总第31)

 

发布时间:2013/9/30  10:02:26

浏览次数:461      

 

 

职教改革动态 
   
2013年第3(总第31) 
   
本期目录

1.      习近平: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2.      纪宝成:职业教育陷尴尬 高考完全是精英教育产物

3.      劳动力就业市场供求状况及职业教育对策建议

4.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

5.      高职院校要走自己的路

6.      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装上马达

7.      福建首次实行高职教育入学考试

8.      广东:研究生就业连续八年不如专科生

9.      人社部制作大学生就业政策宣传片《路在脚下》

10.  调查:8成在校创业者认为交际能力最重要

11.  7成受访者支持大学宿舍装空调

12.  全民阅读将立法 专家力挺:国外早有先例

13.  高校对贫困生开设绿色通道

14.  高校毕业证禁与就业挂钩

15.  教师资格每五年一注册

16.  四成高学历求职者弃档藏隐患

17.  热门专业缘何就业遇冷:市场要蛋糕学校供馒头

18.  调查称近七成高考生盲目报考专业 退学复读频现

19.  李圆东:学业创业两不误

20.  职校教师的最高职业境界

 

 

 

 

 

                         1.习近平: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2013928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26日电 “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于当地时间925日上午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纪念活动上发表了视频贺词。

  习近平首先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潘基文秘书长提出的教育第一的倡议表示坚定支持。他表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习近平指出,中国将继续响应联合国的倡议。中国有2.6亿名在校学生和1500万名教师,发展教育任务繁重。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起,旨在调动国际社会对教育的广泛支持,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和全民教育目标。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了10个教育发展取得突出成就的国家作为倡导国,中国是其中之一。

 

2.纪宝成:职业教育陷尴尬    高考完全是精英教育产物

2013929 来源:羊城晚报

 926-27日,第九届穗台校长论坛在广州举行,本次论坛围绕转型升级、合作创新——穗台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之路主题开展,来自穗台两地共44所高校的校长、学者应邀参与,共同讨论中国职业教育的未来。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纪宝成认为,国内应该设置2-3所国立职业技术院校,提升技工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纪宝成认为,国内职业教育现状已陷入很重要、离不开、瞧不上的尴尬境地。尽管国内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技工人员,离不开职业教育发展,但事实上,甚至搞职业教育的人自己都瞧不上它。此前,纪宝成曾公开表示,现在几乎没有市长县长的子女读高职,就引起舆论关注。

对此,台湾佛光大学的校长杨朝祥表示,台湾地区也存在类似状况。杨朝祥之前曾是台湾行政教育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他说在台湾流传着这样的话,技术教育都是为隔壁家的孩子设置的。言下之意,家长喜欢自己的孩子走高考读大学的路径,而不愿意将孩子送进技工院校。

但事实上,2012年国内就业人口7.6亿,而技术院校毕业生不超过628万。纪宝成认为,这远远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发展,政府应该承认,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不是恩赐,不是临时性的专项资金,而应该是一种长效性的投入

建议设2-3所国立职业技术院校

目前在国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7%,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时代转入大众教育时代。纪宝成回忆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他高考时,只有6万考生左右,而现在,每年大学毕业生已接近700万。

现在的高考完全是精英教育的产物,纪宝成说,中国的高考是为精英教育设计出来的,不符合大众教育的需求,中国不仅需要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更需要一流的职业技术院校。

按照现行的高考选拔制度,高职教育排在一本二本三本的录取之后,录取分数是最低的。中西部有些高职院校为了招满学生,甚至不设置门槛录取。纪宝成说,这让高职学生缺乏光荣感、自豪感。

现在的高考完全是为精英教育设计的。纪宝成提高声音说,家长和学生盲目追求精英教育,千军万马挤名牌大学独木桥。大家感觉,技校生是高考的不成功者。

纪宝成透露说,他任教育司司长时,曾向某发达省份的一个发达城市提出建议,增加财政拨款搞民办高职,被婉拒了。目前国内有所谓省立、市立技术院校,但没有国立技术院校,为了重新提升技工这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国内应该设立两到三所这样的国立职业技术院校

在通识教育上高职也要下工夫

高职院校只在技术上下工夫是不行的。纪宝成认为,通识教育也应该放在适当的位置上来重视,否则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就很可能后劲不足。

纪宝成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的通识教育比较缺乏,在高职教育阶段就应该恶补,重视对礼仪、历史、地理、国学方面的知识教育。一方面,这有助于塑造自身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的产品更有思想和竞争力。

 

3.劳动力就业市场供求状况及职业教育对策建议

2013926日来源:《教育决策咨询》

   【摘 要】 从劳动力市场需求来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职(专)和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和毕业生就业的职业取向有必要加快转型。为此建议:一是重新定位中、高职学校的功能和培养目标,加强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战略研究;二是开展各行各业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和需求预测,并据此调整中、高职学校的专业目录和招生计划;三是鼓励和推动中、高职(专)学校走行业(职业)特色发展之路,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四是引导中、高职学校人才培养重心下移,着力培养行业、企业和社会紧缺的蓝领技工和第一线服务人才;五是鼓励将中、高职(专)学校委托给行业协会、企业集团或用人部门组成的理事会举办或管理;六是在职业教育学位方面,除对申请者的学历要求外,要着重规范技能标准。

  本文依据2000年、201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以及2000年、2009年和2010年全国教育统计数据,对过去十年城镇单位劳动力就业市场需求与学校毕业生的规模、结构作了相关分析,得出一些粗略想法,供职教规划工作参考。

  一、2000-2010年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需求与毕业生供给变动情况

(一)2000年就业市场需求量大于学校的培养能力,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宽松

  2000年,全国城镇单位的就业岗位总需求为100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管理和行政办事人员三类白领岗位的招聘需求为250万人,当年普通高校本科、专科毕业生合计为100万人,大学生进入白领岗位就业的求供比为12.5,高职(专科)毕业生可以全部进入白领岗位就业,且有较大的挑选余地。当年普通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为400万人,由于大学生数量不能满足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招聘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有150万人(40%左右)可获得白领岗位工作,另外250万人(60%左右)可以在750万个蓝领岗位中,挑选知识、技能要求较高、工作环境相对较好的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岗位。

  (二)2010年本科毕业生和高职(专科)毕业生数量各300万人,均增长为2000年的6倍,中职毕业生也增加了200万人,就业形势趋向严峻,重心下移

  2010年全国城镇单位的就业岗位总需求为1200万人。其中,劳动力市场上的白领岗位招聘总需求增长为400万人,而高等学校求职的应届毕业生规模激增至620万人(包括少部分网络学院和自学考试毕业的全日制学生)。大学生至白领岗位就业的求供比逆转为1.51。在620万大学毕业生中,有本科生300万人,凭着学历、专业的优势,他们绝大多数可至白领岗位就业,多数专科(高职)毕业生只能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一起竞聘有一定知识、技能要求的灰、蓝领岗位。

  2010年,扣除升学后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增长为600万人左右,其中40%是按白领岗位的职业意向培养的,由于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重心的下移,部分与本、专科专业培养目标相似的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受到较大挤压,出现求职困难现象。

  二、本科、高专(职)和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规模、结构与行业、职业劳动力岗位需求的相关分析

  本科、高专(职)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与就业市场的需求结构上出现失衡现象。综合分析2010年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本科、高专(职)和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数据,可以看出:

  从职业去向来看,以专业技术、管理和行政办事人员三大类白领岗位为目标的毕业生规模大约为750-800万人,比劳动力市场需求400-450万人要多出350万人左右;而以技术工人和第一线服务人员的灰领、蓝领技能型岗位为培养目标的专业招生规模只有400-450万人,比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短缺350万人左右 。

   从行业取向来看,主要面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和卫生)和金融、法律、信息通讯软件等行业就业的财经管理类、师范教育类、语言文学类、艺术类、法学类和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严重供大于求,而面向制造加工、采矿、土建、交通、商业、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的传统工科类专业、商业服务类专业和农科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严重不足。

热门专业,各级学校竞相扩大招生,导致这些专业的培养规模严重失控。以会计专业为例,全国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现有会计从业人员800万人左右,每年按3%补充自然减员计算约24万人,加上新注册法人单位增加1%8万人,合计只要新补充32万人左右,但各级学校会计专业招生总人数达到78万人,超出一倍还多。又如,学前教育每年新增100万名幼儿入园,只需要新增10万名教师,加上补充自然减员5万人,每年只需要招聘15万幼儿教师,但各级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36万人,也超出实际要求一倍多。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一、二线城市已提出新进幼儿教师要以本科为主,音乐、美术、外语、体育和护理类的许多本科毕业生也会竞聘幼儿教师岗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肯定过剩,出路堪忧。再如各级学校护理专业年招生人数已突破60万,据测算,每年新增岗位数(包括养老护理、康复护理)最多只有30万人,也供大于求一倍以上。

  综上所述,从劳动力市场需求来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职(专)和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和毕业生就业的职业取向有必要加快转型。

  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建议

  (一)重新定位高职学校和中职学校的功能和培养目标,加强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战略研究。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推进(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700万人,成人高校、网络学院招生350万人,加上学龄人口的下降,预计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有可能达到50%以上),以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全面普及(90%毛入学率),原来作为蓝领就业主体的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农民工将愈来愈少。面对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新形势,高等本科学校、高职(专)学校和中职学校必须重新分工定位。高等学校应由原来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转变为培养高、中、初各级人才和部分高技能劳动者,其中高职(专)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初级专门人才和高技能劳动者并举;中职学校应定位为主要培养中、初级技术工人和第一线服务人员。通过对各级学校明确定位,有利于错位分工、各按其位,防止大批专业重复设置和不同类型学校间的盲目竞争,防止社会人力资源供求的结构性失调。

  (二)开展各行各业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和需求预测,并据此调整高职学校和中职学校的专业目录和招生计划。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已经大于社会需求的专业,凡用人部门的岗位要求以本科学历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原则上不再设置此类专业,并可经几年过渡期后,从专业目录中删除。凡用人部门要求以专科学历为主的,且高校对口专业的毕业生已大于社会需求的专业,要尽快压缩中等职业教育同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并逐步从专业目录中予以删除。

  (三)鼓励部分高职(专)学校、中职学校发展成有行业、职业特色的专门院校,发展有社会需求和行业支撑的优势专业,削枝强干,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避免做万金油学校,不要开杂货铺。中职学校毕业生已明显供大于求、设置过多的专业,主管部门要下决心对一些新设置、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进行调整。以会计专业为例,目前有30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设置,除财经类中等职业学校外,其他应陆续调整;又如学前教育专业目前有2000所中等职业学校设置,除部分师范和艺术、体育中等职业学校外,其他学校应陆续停招;再如目前有60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了计算机专业,900多所中职学校设置了护理专业,都需要加以调整。从高职(专)学校的情况来看,有近千所学校分别设置了计算机、艺术、会计和工商管理专业,也需要通过扶优汰劣加以调整。

  (四)从政策上鼓励高职学校、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多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多培养行业、企业和社会紧缺的蓝领技工和第一线服务人才,与高等专科学校错位分工。中等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和奖助学金要重点扶持培养技能型普通劳动者和艰苦行业、艰苦岗位实用人才的专业,对明显供大于求或培养目标与高等院校趋同的专业少支持,甚至不支持。

  (五)鼓励教育主管部门将更多的高职(专)学校、中职学校委托给行业协会、企业集团或用人部门组成的理事会举办或管理,教育部门一视同仁地给予这些学校以业务指导和财力的支持。

(六)在职业教育学位方面,除对申请者的学历要求外,要着重规范技能标准。除普通本科技能型专业毕业生可获得职业学士学位外,其他有专科学历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经过实践锻炼,通过考核取得技师资格者,即可以同等学力资格向相关的本科院校申请职业学士学位。另外,已取得本科或专科学历的毕业生,经多年实践锻炼,进修相关专业研究生课程,有创新成果,并取得高级技师资格的,也可以同等学力资格向有关高等学校申请职业硕士学位。(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胡瑞文)

 

4.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

2013925 来源:《教育决策咨询》

    经过几年的改革创新,各地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

  一、产教融合的校企一体模式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出现困境,导致其举办的学校举步维艰,相继关停并转;同时,国企改制也给校企产权重组提供了机遇,使校企一体职教集团的诞生成为可能。集团具有产权重组形成的核心层、契约关系形成的紧密层、利益相关的松散层多元化的主体结构。集团核心层各成员单位的所有权不变,但使用权由牵头学校行使,实现校企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一体、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全面融合。

  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在前校后厂,校企一体基础上逐步发展,相继托管、兼并、买断15家企业和职校,整合校企资源,并根据办学需要对相关企业进行教育化改造。企业接受集团牵头学校管理,校企共同承担教学和生产双重职能,集团核心层实现知识链、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四链融合,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交叉任职、双岗双责,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生产目标、教学过程生产过程、教学人员生产人员、教学管理生产管理、教学效果与生产效果的 “五项对接。集团理事会设立校企一体化管委会,协调校企活动和利益关系。集团牵头单位在曹妃甸新校园中建设12万平方米厂房用于集团企业,丰富校企一体内涵。

  二、城乡联动的以城带乡模式

  要破解城市职业教育生源不足和农村职业教育学生就业难的发展难题,必须充分利用集团优势和纽带,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合作办学,一体发展,促进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实现职教集团成员间的互利共赢,有效地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

  河南是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河南省信息技术职教集团以城市名牌中、高职学校为龙头,以农村中职学校为主体,以龙头学校的品牌专业为纽带,吸收相关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组建而成,成员为16家省内职业学校和6家省内知名IT企业。利用职教集团平台,推进城乡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先后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与农村职业学校结成了近60对子,联合招生6400余人;由城市学校在农村学校办分校;城乡学校推行教学一体化;城市学校为农村学校培训专业课师资、提供实训条件、安置学生实习、开展技能鉴定;以集团名义联系就业单位,统筹安置学生就业等,推动了以城带乡、以强带弱。

  三、中高职衔接的中高贯通模式

  中高职衔接是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与核心。它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推动,但具体工作显然不适宜由政府出面组织实施。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内部中高职院校间合作的组织优势和长期业务联系的便利条件,推进在招生考试制度、学制、教学模式、校际合作、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评价、行业指导、实训装备等方面的中高职延续衔接和共建共享,能够显著提高职教集团的内聚力,同时还方便政府更好地进行统筹协调,整体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上海市电子信息职教集团为开展好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试点工作,成立了教学管理工作小组、中高职贯通联合教研室和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制定相关教学管理文件,统筹规划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等资源,共同探索中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标准的衔接、对口专业的中职学生直升高职、同层次同专业课程学分互认、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联动发展和高中毕业生经过一定技能培训或企业实践后直升高职等问题。

  四、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集群对接模式

  职教集团以群体对接为途径,通过专业群合作委员会,快速推进校、行、企联合的跨界教学组织建设,充分体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的核心利益,促进集教育、培训、研发为一体的合作共同体快速成长。

  嘉兴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城乡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产业发展逐步呈现从块状经济向区域产业群提升趋势。2009年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建立教育、人力资源、产业等部门组成的集团指导委员会,联合11所中高职院校、8个行业协会、90多家骨干企业等,分设12个专业群合作委员会,作为交流协商与合作的基层组织,将专业建设纳入区域产业群发展服务体系,职业院校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五、工业园区与职教集团互动发展的园团融合模式

  职教集团坚持互动发展理念,探索建立校企利益链和利益共同体,逐步从学校与企业合作发展转变为学校与职教工业园区互动职教集团与职教工业园区一体,具有工业园区搭台,学校企业唱戏的鲜明特点,职教集团与工业园区融合发展,集团化办学的教育功能与服务产业功能实现双提升。

  重庆市工商职教集团所在的江津区,紧邻职教集团布局了30平方公里的重庆职教工业园,将职教资源和企业优势进行整合。针对职教集团主要设置的机械、电子、建筑等骨干专业,职教工业园在引进项目上也专门与学校进行了匹配,与之对应。集团通过订单培养,实现了育人与用人的零距离,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通过集团化办学便捷地解决了企业职工培训问题。企业则利用集团成员学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与集团成员学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研制开发新产品,为企业增加了创新动力和经济效益。

  六、管委会整合行业职教资源的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整合行业职业教育资源,成立职教集团管委会,形成对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决策机制,有利于政府协调管理,使集团的地位能够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为集团成员与政府部门之间架设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和权力重新配置的机制。

  北京市交通职教集团是由政府搭台,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交通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使用为纽带,将交通行业职业院校、中外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紧密穿成线,发挥成员综合优势组建而成。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理事长负责制,管理机构由决策与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两部分组成。集团管委会是集团的决策与管理机构,为常设机构。集团理事会为集团的执行机构,是由成员单位建立的自愿组织,在管委会领导下,对集团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七、借力跨国企业走出去办职教的借船出海模式

  依托职教集团,借力跨国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和规则的研究与制定,形成职业教育国际发展合力,服务大型跨国集团的海外扩张。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学院发挥教育优势,校企联手境外办学。校企优势互补,共同制定定制职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共同开发针对性教材,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育管理,满足企业国际扩展带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2008年国家商务部批准一批大型企业在境外设立工业园区,红豆集团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市购买了12平方公里土地,建立工业园区,2011年第一期20多家企业,5000多员工相继入驻,园区急需管理和操作技术人才。江苏省商贸职教集团由牵头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同成员单位红豆职业大学、红豆集团、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特区有限公司,借船出海,在柬埔寨西港特区工业园共建西港特区培训中心。企业负责投资建设校舍,院校负责投入师资和教学;企业发挥技术优势,院校发挥教育优势,联合开展西港特区柬埔寨员工的语言培训、入驻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培训等,受到柬方高度评价并获柬政府立项,提升了中国职业教育在柬埔寨的影响。

 

5.高职院校要走自己的路

2013923 来源:中国科学报

编者按: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一直致力于大学的发展与研究。2011年下半年至今,他已走访了20多所国家高职示范院校、骨干院校,对高职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无论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还是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都是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这对于新建一个学校是可行的。然而,我们国家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办学的历史和积淀,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今天,中国的一批大学包括高职院校,已经具有和国外高水平大学以及高职院校平等对话的实力。但是,建设一流高职院校不但要有心气,还要有底气。那就是要走适合自己的路,创造自己的特色。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校长要有理念。

  在走访20多所高职示范院校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理念的重要性。很多校长将在校内形成被大家所接受的理念作为自己影响这个学校最重要的工作。这起码是大学里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网上传得比较多的一个说法是说我提出了中山大学的三个核心理念:大学是学术共同体教授就是大学善待学生。有必要更正一下。一是,作为校长,我不比哪一个学校的中层或是教师聪明;二是,一个核心理念的产生,不在于是谁提出的,关键是有多少认同度。

  访谈中,我感到每个学校,各自都有内涵不同、与该校传统更加贴切的理念表达。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原齐齐哈尔职业学院)院长曹勇安提出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路;坚定不移地走政校合作、校企合一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去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规律。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本科新衣穿在身,我心依然是职教心。虽然该校已升为本科,但能坚持定位很不容易。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要紧扣经济发展进行准确的定位,要更直接地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学校的定位要随着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而改变。

  第二,要重视大学文化氛围的营造。

  大学里的文化是培养人最重要的方式,现在网络已经非常发达,学生需要的知识差不多在网上都能得到,那为什么还要来大学读书?因为大学对学生的培养并不仅限于课堂,国外有校长甚至认为,对学生的培养只有10%是在课堂内完成,另外90%是在课堂外、学校内完成的,所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取代。

  素质教育主要靠养成,通过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引领。大学文化的内涵是动态的,每个时代的主题不一样,提炼大学精神也应不断赋予新的含义。高职院校要将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结合和融通,提倡企业文化,但不能将企业文化简单地嫁接在大学文化之上。

  另外,一个好的行政文化甚至决定了大学的学术文化和整个文化氛围。行政从属于教学和科研,建立一种和谐的行政关系和服务体系是办学的前提。行政人员尤其要尊重别人、欣赏他人;一所大学对行政序列中不同位置的干部要有不同期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

  第三,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要找准定位。

  高职院校是百花齐放。在调研的高职院校中,有面向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也有为国家级新区提供人力支持的;有立足产业园区的,也有联系东南亚的;有瞄准国家重装产业的,也有定位在生活美上的;有打造城市高职的,也有立志成为整个区域农业科技龙头的。

  针对不同的高职院校的服务目标,高职院校应该做相关的科学研究。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就把科研作为对老师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高职的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短板。事实上,高等职业教育的不仅仅在于技能的,更应该满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四大特征。因此,高职院校的科研要体现在技术服务和生产创新上,要注重服务于行业和区域,主要落实在创新上,包括管理规范创新、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应服务于行业和区域,争取横向课题为主。同时,高职院校科研要为地方服务,尤其要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

  做到以上三点,需要更多的实干家,校长要珍惜发展的大好机遇,运用好现有的权力。同时,要做好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需要在上多下功夫。

  双师型师资队伍或双师素质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在职培养是建设双师型队伍的主要渠道。高职院校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人才集聚氛围,另一方面,更多地把教师有计划地送到企业去。教师跟企业的人员有了感情、共同语言,对企业的情况更加了解,不仅能参与到企业的科研中,还能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打通渠道。

  教育不一定要遵循木桶原理,高职院校要关注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处理好避短与扬长的关系。作为大学,应该有更多的模块供学生选择,不同模块的差异性比较大,学生可以选择能发扬自己长处的模块,找到适合自己的毕业通道。同时,高职院校还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我相信,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不论是校长还是其他行政管理干部,不要让困难影响做事的心情,要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为学校发展献力献策。

 

6.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装上马达

201392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追求。一是历经黄金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教育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的能量已得到充分释放,目前已进入到发展的平衡期甚或衰减期。二是高职教育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问题比较突出。大而不强主要表现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高职教育质量不高;快而不优主要是指发展虽快,但内涵跟不上,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禀赋。因而高职教育发展必须由规模向效益转变,由数量向质量转换,由外延向内涵转向。问题在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切换并不是单纯的思想理念转变或口号化宣言所能奏效,关键是要找到驱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那个马达

    一靠质量驱动。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标志,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由前数量阶段进入了后质量时代。前数量时期追求规模扩容、粗放发展,后质量时代则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追求精细化雕琢的内涵发展。这就需要以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以质量为抓手驱动内涵发展。质量是内涵的根本亦是内涵的保证,以质量驱动内涵发展就是找到了内涵发展的。质量驱动关键在于确立质量为本的理念,要咬定质量不放松。不为数量所扰、不为困难所惧、不为利益所惑,一门心思抓质量,才能确保办学方向的正确性、办学发展的可持续性。质量驱动还要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是高职办学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也是检验办学质量内涵的落脚点。高职教育倘若不能培养出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另一类型人才的需求,质量就会流于虚妄,内涵发展就无从谈起。

    二靠竞争驱动。数量发展阶段高职教育资源匮乏短缺,必须降低门槛,给办学主体更多的准入机会和发展机遇,这时规模扩张、院校扩容是主题词。而一旦数量膨胀达到一定的阈值甚或接近饱和时,竞争就会凸显出来。尤其是在当下生源大幅萎缩、刚性衰减成为趋势的背景下,僧多粥少的竞争就势必难免。内涵发展就是竞争驱动、竞争发展。一哄而起的高速扩容后,需要理性沉淀和大浪淘沙,需要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淘漉和凝练,这样存优汰劣、适者生存,发展才能优化提升,才是有质量的、有内涵的理想样态的发展。在这样的竞争中,办学主体一定要有竞争的意识、竞争的实力和竞争的底气。因为只有办学质量好、内涵底蕴厚、竞争实力强的院校才能竞争制胜,行之久远。反之,内涵浅薄、质量低下、竞争虚脱的院校,势必会在残酷的竞争中,生源萎缩以致枯竭而难以为继,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三靠特色驱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还须靠特色驱动。特色是什么?特色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独到之处,是在实践中凝练和形成的独特的办学品质,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独有品格的凝聚,是学校特点和优势的彰显,智慧与创新的整合,是个性和魅力的集成,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强项的积累、提炼和升华。办学特色是一种核心竞争力,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路径和教育创新的不二选择。以特色为载体驱动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必须在特色定位上,凝练文化铸特色;特色战略上,错位发展显特色;特色路径上,发掘优势扬特色;特色实践上,整合臻善创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特色的建设和培育中,推进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使每一所学校都办出个性和品格。

四靠创新驱动。创新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和最高境界。创新驱动就是要以创新为杠杆,撬动高职教育的发展。首先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当下的高职教育已推进到改革发展的深水区,面临着许多发展问题和困境需要破解。如校企合作的深化与推广,课程改革的推进与优化,现代职教体系的建构与完善等。如果没有改革创新精神,就很难取得突破和成效。其次要重视高职教育结构体系的创新,即现代职教体系的建构。从服务需求、开放融合、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四个层面,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为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再其次要重视创新文化的打造。创新文化包括每个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育和养成,创新的文化氛围的创设和营造,创新的激励机制的配套与实施等,由此形成创新的精神引领和自觉追求,使内涵发展的目标在创新的氛围、开放的思想、开拓的精神的文化环境中得以实现。(作者系安徽省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所所长)

 

7.福建首次实行高职教育入学考试

2013923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记者从福建省教育考试院获悉,从2014年起,该省整合高职单考单招高职自主招生中职推免等三类考试,设立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简称高职招考),每年组织一次,招考对象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应往届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且分别面向高中生和中职生出考卷,允许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报考。这是福建省积极探索本专科分类考试及高职对口招生考试改革的重要举措。

  按招生对象划分考试科目和内容

  据了解,福建省高职招考每年组织一次,原则上安排在每年的12月底或1月初举行。2014年度考试安排在20141月进行,3月组织招生录取工作,被录取的考生于9月秋季入学。考生均需在规定的时间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办理网上报考手续和参加考试。

  高职招考按招生对象分为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招生考试和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含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等技工学校)毕业生的招生考试两类。面向高中生的考试不设文理科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等4门,每门课程满分150分,总分600分,每门课程考试时间120分钟。

  面向中职生考试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专业基础课等4门,总分600分。其中,语文、数学满分150分,英语满分100分,每门课程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专业基础课考生可选考教育类、财经类、旅游类、美术类、音乐类、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土建类、农林牧渔类、医药卫生类、计算机类和交通运输类等12个类别中的一类,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选考音乐类、美术类的考生,专业基础课须参加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普通高考艺术类专业考试,选考音乐类的须参加音乐类专业考试,选考美术类的须参加美术类专业考试。

  被录取考生不得参加当年普通高考和录取

  福建省规定,参加高职招考,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得再参加当年普通高考和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当年普通高考补报名,并参加当年普通高考和录取。高职招考与普通高考是两项独立的考试,考试成绩互不通用。

  在本科录取方面,该省根据各类别招生计划按一定比例分别划定各类别录取控制分数线。实行按各类别专业志愿平行投档,由院校根据专业招生计划录取。线上生源不足时的高校,经批准可在录取控制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含20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在高职(专科)录取方面,由该省教育考试院按考生所填报的志愿,向院校提供考生高职招考考试成绩,由院校根据已公布的招生章程择优录取。

  报名参加面向中职生考试的高职招考,且在高职招考成绩公布前获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的中职毕业生,享受文化分加50分照顾;获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三等奖的中职毕业生,享受文化分加30分照顾;获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奖的中职毕业生,享受文化分加10分照顾。

  各高校至少安排30%的招生计划用于高职招考

  据介绍,福建省高职招考招生计划纳入全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总规模,各有关高校原则上应安排不少于各校上年度高职高专招生规模30%的招生计划用于高职招考,并根据报考情况进行调整。有关本科院校可安排适量本科招生计划在高职招考中使用。各高校高职招考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可转入当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时使用。

福建省在有关招生方案中强调,各有关招生院校将高职招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招生章程和具体实施办法,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在招生录取过程中要认真按照教育部有关阳光招生的要求,严格执行各项规定,根据招生章程规范操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防范徇私舞弊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8.广东:研究生就业连续八年不如专科生

2013-09-27  来源:新快报

   新快报讯(记者 陈红艳)史上最难就业年,广东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日前透露,截至91日,广东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86%

    据介绍,今年广东高校应届毕业生共44.2万人,比去年增加2万人,加上外省到粤求职和往年暂缓就业的学生,共计约70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有1.79万毕业生因各种原因未就业,超过4万毕业生选择了暂缓就业

    可喜的是,截至9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达95.86%,,与去年同期就业率(94.65%)相比略有上升。按照学历层次统计,研究生就业率为93.72%,本科生就业率为94.93%,专科生就业率为96.96%。三者相比,专科生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就业形势最好,本科生次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低。而研究生就业率不如专科生,已经持续了8年。

据了解,本科专业中,最好就业的前五个专业分别是森林资源类、林业工程类、工程力学类、水产类和公安技术类。专科方面,最好就业的前五强中,公共服务类和水文与水资源类均为100%就业,电力技术类、铁道运输类和能源类就业率均超过99.5%

 

9.人社部制作大学生就业政策宣传片《路在脚下》

20130922日 来源:人社部

  为帮助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近期,人社部组织制作了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宣传片——《路在脚下》。 

  据介绍,宣传片包括就业政策篇和就业服务篇两个部分。就业政策篇从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自主创业、基层就业、灵活就业、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等10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就业服务篇分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和离校后两个阶段,介绍了毕业生能享受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重点结合今年启动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从实名登记、职业指导、就业信息、创业服务、就业帮扶、就业见习、职业培训、代理服务、权益维护9个方面,阐释了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采取的一系列服务措施,确保离校后服务不断线。

人社部将把宣传片发往各地、各高校,同时,置于人社部门户网站、全国公共招聘网、中国国家人才网等网站,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可下载阅览。

 

10.调查:8成在校创业者认为交际能力最重要

20130722 来源:新华网

   2013年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主席暑期训练营715日在京开营,来自全国86所高校的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主席在为期4天的训练营活动中受益匪浅。图为大学生在鸟巢合影留念。高赫摄

我有过带团队创业的经验,如果创业者没有出色的沟通和交际能力,不但打不开市场,还带不好团队。河南工业大学KAB创业俱乐部主席陈孟坷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刚开始创业时,团队有激情,但他没有注意与团队成员多沟通,在激情燃烧殆尽之后,再沟通时团队成员之间就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715日,2013年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主席暑期训练营在北京开营,中国青年报记者针对参加训练营的创业大学生做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关于自主创业大学生最需要具备的素质,80.9%的受访者认为是出色的沟通及交际能力69%的人认为是优秀的管理及领导艺术64.3%的人认为是强烈的挑战精神55.9%的人选择了良好的社会关系

    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刘帆认为,创业者需要具备的这些素质是互相联系的,出色的沟通及交际能力才能够带来更多的人脉资源,也就是良好的社会关系,有了人脉资源就可能获得更多的创业启动资金。

    在校生创业最关注资金扶持政策

    “我们项目的启动资金很少,而且没有注册公司,所以也没有查询相关的优惠政策。延边大学的王鑫鹏说,他在校园里做了一份广告期刊,主要刊登送餐广告。对于获得优惠政策的渠道,王鑫鹏表示,他只是收到过一本当地就业主管部门印发的小册子,里面有关于贷款优惠政策的介绍

    对于优惠政策,浙江科技学院的俞佳辉则表示比较关注,他知道杭州市政府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大学生创业可以享受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可以简化程序。据他观察,杭州的创业园比较多,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创业园都可以得到扶持。

    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的王建勇切实感受到了政策扶持的实惠。他在学校里做紫砂壶的礼品定制生意,学校孵化园为他提供了店面,并且免房租免水电费,一个月能够节省2000多元的开支。

    调查显示,对于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大家关注最多的是资金扶持,占受访者的85.7%,其他依次是税收减免(76.2%)、场地支持(66.7%)、工商注册(46.4%)、自主创业证(26.2%)。很多大学生并不了解自主创业证的来历,刘帆认为这是由于自主创业证主要针对大四毕业生,此次受访创业大学生都处于大二、大三的学习阶段。刘帆也指出:其实对于真正的创业者来说,钱不应该是问题,项目本身更重要,只要是好项目一定能吸引来资金。

    在校大学生通过哪些渠道来了解优惠政策?俞佳辉表示,主要是通过关注创业网站。调查显示,60.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是学校老师介绍15%的人通过身边的创业者介绍13.8%的人是通过媒体介绍10.5%的人通过从政府部门获得信息

    四川大学KAB创业俱乐部主席彭丽因为在学校团委工作过,所以对创业扶持政策的了解比较多。她表示,前几天还参加了一个培训班,是成都市工商局和高新创业园针对创业者举办的,主要讲解创业者办理工商登记怎样简化流程

    缺乏资金是在校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因

    “我们开始就觉得西安的教育机构特别火,但这些机构水平良莠不齐,差价比较大,中间有很多水分。为了挤掉一部分水分,西安交通大学的孟浩和同学开办了一家针对中学生数理化补习的培训班。结果这些大学生发现,水分并不是那么容易挤掉,孟浩说:很多教育机构都是和学校老师有联系,老师给他们带来生源,而我们招生不行。由于缺乏经验,孟浩和同学的第一次创业实践就这样失败了。

    陈孟坷当初与团队经营的是自行车租赁项目,因为与其合作的几位同学理念不同,最终导致散伙。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资金,占受访者的45.2%,其次是经验欠缺,占19%,再次是个人能力问题,占12%,其他依次为合伙人关系破裂(8.3%)、经济大环境影响(8.3%)、家庭因素(3.6%)、法律问题(3.6%)

    大学生创业选择合作伙伴的范围比较窄,往往是身边的同学或同寝室的室友。彭丽就是被别人拉入伙的。一个海归要建一家专卖进口食品的电子商务网站,主要销售对象为白领和大学生,为了扩大销量,他主动拉彭丽加入团队,负责开拓校园市场,但这个电商网站只坚持了8个月就关闭了。彭丽表示,主要是钱烧不起了,电子商务网站需要不断投钱,作为在校大学生她拿不到太多投资,在投入3万多元后,她没有信心继续做下去。

    七成创业者认为最大的困难是缺经验

    团队的经验和能力不够也是彭丽总结出来的另一个失败原因。她说,我们设想这个项目前景不错,没有市场调研,只是随机问了一些朋友。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把所有办法都想尽了,感觉还有市场,但市场的反应非常缓慢。

    做大学生正装定制和租赁项目的俞佳辉认为,自己最大的困难是经验不够。校园里已经有一家做正装租赁的店面,但同学们一致反映该店正装的租金高、不实惠,这导致俞佳辉有了创业的想法。我的设想是要有创意,定制要更加人性化,并且增加款式,让他犹豫的原因是,虽然在校园里认识很多人,但没有开服装店的经验,并不了解市场需求。

    调查也显示,在校大学生创业遇到的主要困难,70.2%的受访者认为是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58.3%的人认为是资金不足44%的人表示是因为没有好的创业方向,开拓市场困难41.7%的人认为是缺乏人才和核心技术,还有25%的人认为与创业环境有关,社会关注和支持力度不够,仅有3.5%的人表示是家人的反对

    在刘帆看来,这是个好的信号,他说,只有3.5%的人表示会遇到家人的反对,这说明新一代大学生的父母比较开明,其实创业初始阶段的阻力往往来自家庭。

    俞佳辉的创业启动资金都来自平时的积累,他和两个合作伙伴各投入了3000多元,主要是用于买一批服装用于租赁,定制则不需要太多投入。他表示,并没有考虑过申请银行贷款,由于所用资金不会很大,并且对申请贷款也不懂。王鑫鹏创业启动资金是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他告诉记者,他的合伙人原来是竞争对手,由于两人的经营理念一致,最后决定合作共赢。我们本来就是校园里最强的两个广告期刊,合并后对校园市场进行了整合,吞并了很多期刊。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眼中最佳的筹资方式是申请官方创业基金,占受访者的67.9%61.9%的人选择寻找有资金的合作伙伴,其后依次是吸引风险投资(46.4%),申请银行贷款(39.3%),自己积累(23.8%),向亲朋好友借钱(11.9%)

    刘帆认为,这个数据反映出了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典型特征。官方创业基金不仅数额小,而且很难申请,同时,创业者不能为了钱去和别人合作,合作的基础一定是技能互补,而且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刘帆表示,其实一般创业者选择最多的筹资方式是向亲朋好友借钱。

 

11.7成受访者支持大学宿舍装空调

20130711    来源:中国青年报   

  随着气温不断攀升,高校宿舍是否应该装空调再次成为微博、BBS论坛和社交网站上的热门话题。有网友调侃:那些985211高校都是浮云,宿舍有空调的大学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大学。

  上周,本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4880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支持大学宿舍装空调吗的调查显示,9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上大学时宿舍没有空调,74.7%的受访者支持大学宿舍装空调。

  受访者中,有27.7%的人是大学生家长,10.4%的人是大学在校生,5.6%的人是大学老师,1.2%的人是大学领导。

  50.7%受访者认为在宿舍装空调问题上许多学校忽视了学生的诉求

  6月中下旬,南京出现连续暴热天气,毕明(化名)所在的南京理工大学,宿舍至今没有空调。毕明告诉记者,这些天来,每晚要热醒好几次,实际上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无奈之下,不少同学在宿舍打起了地铺。前几天天很热的时候,学校外面有空调的宾馆都爆满。

  和毕明一样,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生李彤(化名)的宿舍也没有空调。去年期末时天气太热,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在KTV租了好几天包间。也有同学在周围旅店集体租房,不过我们转了一圈发现还是KTV最便宜。后来在同学们的强烈反映之下,学校把学生宿舍的门窗重新改装了一遍,过道偶尔能有穿堂风,变凉爽了一些。但学校至今都没有装空调的消息。

  高温天气来得越来越早,学生对宿舍装空调的呼声也是一年高过一年,但是不少大学宿舍至今迟迟未装空调,原因何在?调查中,50.7%的受访者指出是由于校方忽视学生诉求;35.2%的受访者认为可能增加贫困生负担;35.2%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学校资金不足;34.1%的受访者认为如果装空调电路改造的难度很大;24.2%的受访者认为不装空调是为了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精神;19.7%的人认为是为了节能减排。

  上海某知名高校辅导员陆老师告诉记者,之前的一次毕业典礼上,他们学校校长曾积极回应过同学们装空调的呼声。一年之后,不少同学都用上了空调,但还有一些宿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安装。我很理解同学们的心情,但是宿舍装空调涉及老校舍线路改造、向供电局申请扩容等问题,施工也只能在假期,完成这些工作需要一定时间。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全部完成了学生宿舍线路的改造,所有的寝室都可以申请装空调。

  50.4%受访者认为空调安装费和电费应该由学校和学生共同承担

  装了空调后,费用应该由谁承担?调查显示,28.0%的受访者认为空调安装费和空调使用电费应该由学校承担,20.2%的受访者认为应该由学生承担,50.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由学校和学生共同承担。

  在国内众多高校中,中山大学较早开始给学生宿舍安装空调。中山大学研究生梁天(化名)说,他们学校专门为学生办了空调卡,刷卡开机。空调租金为每人每年200元,电费另算。不过,他并不认可这样的收费制度:宿舍6个人,每年共交1200元,空调的成本早就回来了,可学校还在继续收钱,显然没有道理。

  每年该不该收200元的开机费,这应该拿出来跟大家讨论一下。梁天建议,学校应该给出一个官方说明,讲清楚收费的原因,同时公开空调安装、使用成本等信息。

  学校基础设施方面的经费又不涉密,为什么不能公开?毕明认为,信息透明,才能保证经费使用、资源分配以学生为本。他还指出,学校应该加强服务学生的意识,真正重视学生的意见。安装完空调后,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做好后续工作,确保公平。

  辅导员陆老师告诉记者,在安装空调时,他们学校曾请每个学院派学生代表,对空调的品牌进行民意调查和讨论。各个园区、院系学生代表人数都比较平衡,其他师生也可以去现场观摩。寝室装空调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发声机制,让学生的建议成为学校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及时与学生沟通施工进度,取得学生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就算不能马上使用空调,感情和心理也会对校方有所理解。

  调查中,48.5%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应该主动与学生沟通空调安装的困难及解决办法;47.4%的人认为在宿舍安装空调这一问题上,学校应该重视学生意见,给予学生投票权利;33.7%的人建议学校及时公布空调采购、安装等相关信息;32.8%的人指出学校资源分配应以学生为本。

  与此同时,还有63.2%的人建议学校安装空调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尽量节能; 41.5%的人建议给贫困学生发放空调用电补贴。

 

12.“全民阅读将立法 专家力挺:国外早有先例

20130829 10:43:39 来源:光明网

常回家看看立法后,本月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出消息,全民阅读也将立法。

目前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门成立的全民阅读立法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接下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将通过征求部委意见、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地方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各界意见,继续修改完善。

近年来,国人阅读状况堪忧引人深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我国18―70岁的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量在4本书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了《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成为全民阅读立法的源头。

国民阅读状况能否因立法而有所好转?阅读到底该如何立法?全民阅读立法的消息一传出,赞同者与怀疑者各执己见,呼声不断。值得一提的是,截止昨晚9点,国内某大型网站上对于全民阅读是否该立法的投票结果显示,的支持票为99票,仅占15%,而回答的网友占85%,共590票。

 

13.高校对贫困生开设绿色通道

20130818 来源:四川日报

我省普通高考录取已近尾声,记者817日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每年都有一些考生被录取后因各种原因不报到入学。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弃学行为不仅涉及考生的诚信,而且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更重要的是因学位被弃学者占用,也对其他有就读意愿的考生十分不公。

记者了解到,考生弃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出国留学、想复读考更高层次大学、家庭经济条件差等。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指出,相对于庞大的适龄人口来说,高等教育资源目前仍然是稀缺资源。国家为此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高校亦按招生计划为录取新生准备好学位、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录取新生不报到,势必造成这些资源浪费。同时,弃学者对于想读书的考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弃读考生占用了招生名额,其他人就无法被录取。

对于因经济原因想放弃报到的考生,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特别提醒,高校对贫困生开设有绿色通道,先入学,再通过奖、贷、助、补、减等资助政策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已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 (包括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俭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14. 高校毕业证禁与就业挂钩

2013-05-31   来源: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讯(记者郭莹)近期,一些媒体对个别高校就业率造假进行了报道。对此,教育部再次重申,高校不准将毕业证、学位证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同时,各高校在6月份集中开展就业签约和统计工作专项核查。各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要对高校就业签约和统计工作进行复查,发现违规行为,要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单位领导责任。教育部还将对部分地区和高校进行抽查。

 

15.教师资格每五年一注册

20130617  来源:西安晚报

近期校长性侵幼女、教师体罚学生等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教师素质问题的广泛关注。就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内将出台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为师德划出红线,越线教师将受到严惩。而性侵女童是违法行为,已不能简单定性为有违师德。

建立师德考核评价规定

14日举行的北京2013年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表示,被曝光师德沦丧的教师都是教师队伍中的败类。全国现有教师1442万,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教书育人的楷模。对于严重违背师德的行为,教育部坚决反对,并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依法严惩,将这些人清理出教师队伍。许涛表示,今年,教育部将在大力宏扬教师高尚情操的基础上,建立教师师德长效机制,出台相关文件,划出师德红线。据透露,该文件将对教师违反师德规定的行为提出明确界定,建立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教师如有从事有偿家教、体罚学生、违反教育规律增加课业负担等行为,都将依照文件规定受到处罚。而性侵女童是违法行为,已不能简单定性为有违师德。许涛表示,通过此举用高压态势守住师德底线

教师准入管理制度9月试点

许涛还透露,今年9月,教育部将组织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试点,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这项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里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出的重要举措,也就是说要严把教师的入口关。

根据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和定期注册的办法,今年准备在两个省份先期开展试点,同时也探索建立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这个制度就像其他行业的资格考试。

教师实行五年一次注册考核

许涛表示,这一政策不会对在岗教师产生很大影响。已经在岗的教师不用参加资格考试。但所有教师都要接受每五年一次的定期注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师德、业务考核以及教学工作量考核。师德将作为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教育部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国推开教师资格考试,各省市原有的教师资格考试将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的考核系统中。今年教育部将选取两个试点省份,明年试点省份增加到6个。

另据了解,下半年教育部将出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详细规定什么样的人可以当幼儿园教师。该政策最快10月即可出台。

 

16.四成高学历求职者弃档藏隐患

20130627  来源:北京晚报

6月底,各大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开始陆续离校了,这个时候,不少人都忙着签合同、找房子、卖旧书,却独独把户档转移这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抛之脑后。往年就有不少毕业生对自己的户口和档案置之不理,弃档现象时有发生,等到日后出国、考研、职称评定和工作调转时,才明白档案的重要性,而到时再寻找档案或补办其中的某项手续,就免不了辗转多地,四处盖章的麻烦了。

如今,人力资源市场日益开放,民营企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流向,很多事业单位也开始转企改革,一些人事关系已经转变为劳动关系,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更关心的是这家公司能给自己开多少工资、五险一金能不能上齐全、将来晋升的机会有多大。至于档案转移的问题,公司不问,自己也不会主动去办理,甚至压根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回事。

档案?这个有什么用吗?公司没跟我说需要档案啊。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小巩对档案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根本搞不清档案的意义和作用,这几天她忙着搬家,至于档案会去哪儿,她从来都没想过。有调查显示,有近四成高学历求职者都加入了弃档族

记者从人事部门获悉,毕业生的人事档案记录着学生的个人经历,包括各个时期的学籍卡、成绩单、奖惩证明、党团资料、工作经历等。可很多人都说,自己从来没见过这个东西。事实确实如此,按照规定,个人不能接触自己的档案,而是要通过机要局的渠道传递,因此很多人终生都见不到自己的档案。虽然见不到,可这份资料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会面对如转正定级、职称申报、人事调动、社保福利、工龄计算等问题,这些都离不开档案。

70多岁的张阿姨这几年一直在为自己的养老金问题奔走求助。张阿姨年轻时在一家国企工作,1963年的一场大水冲毁了档案存放室,她的档案因此丢失。张阿姨退休以后,想领取养老保险,却因为没有档案,工厂也早已倒闭,无法证明她参加工作的时间,因此不能落实她的养老待遇。档案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011年,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北京生源大中专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及人事档案接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档案、报到证等材料对于毕业生就业的牵绊,但在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企就业的劳动者,还是常常会有一些人事手续需要档案证明,还有一些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的劳动者,因为没有单位出具证明,办理很多手续时仍要以档案记载为准。所以需要提醒即将离校的毕业生,临走时千万别忘了自己的档案,如果单位具有人事主管权,可以将档案存到单位,如果单位没有人事主管权,可将档案委托给人才或职介中心托管,弃档则是最不可取的办法。

 

17.热门专业缘何就业遇冷:市场要蛋糕学校供馒头

20130616 来源:新华网

又是一年毕业季,不少高校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刚走出校门寻找工作就步履维艰。由于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热门专业屡屡被亮就业红牌毕业即失业的难题究竟该如何破解?

热门专业被亮就业红牌

我最想读厦门大学的英语专业。北京应届高考生王雨涵一直紧张等着自己的高考成绩,她在考前填报志愿的时候,毅然填上厦门大学最热门的三个专业英语、国际金融、会计。殊不知,这些金牌专业都已被列入就业老大难行列中。

据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动画、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等专业成为2013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其中不少专业连续三年都是就业红牌专业。报告中称,所谓就业红牌专业,即代表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低就业、高失业、低薪酬

四年前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觉得这个专业热门,好找工作,但上了大学就听人说这专业要么考研、要么考公务员,否则就没什么出路。吉林大学应届毕业生于跃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很是着急。

与于跃一样,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冯杰也在为工作发愁。当初考大学,看中的就是英语专业是学校中的金牌专业,录取分数也高。但没想到,毕业时,我们这个专业的就业率还不及其他小语种专业。

然而,不少高考生家长仍旧对记者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就读英语、生物工程等已经亮了就业红牌的热门专业。当被问到是否知道这些专业已经遇到就业难题时,家长们纷纷摇头。

专业热面孔缘何遭市场冷脸

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显示,至今年4月,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本科毕业生35%,总体签约进度较去年同期下滑明显。

然而,有不少招聘企业对记者表示,经济形势再不好,他们对于优秀毕业生还是有很大需求的,但大多数学生基本工作能力远未达岗位要求。

记者跟随英语过八级、还在英语演讲比赛获奖的毕业生赵莹应聘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当面试官用英语出题面试时,她讲出来的是磕磕巴巴的中国式英语。

一看她就知道缺乏实践,没有与外国人交流过。我们需要的是熟练掌握英语,并能懂得一些国际贸易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显然她并不符合我们的岗位要求。这家公司面试官对记者说。

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高校提供给我们的大多是连岗位基本要求都不能满足的毕业生。长春金达电子有限公司招聘主管赵树杰说,这就好比企业要高级蛋糕,高校提供的却是馒头。既然高校生产的产品不是市场所需要的,这产品又怎么会有销路?

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其中有经济形势不好,企业缩减了招聘人数的原因,但更重要的一点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许多高校还没有真正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的一体化观念。吉林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钟新认为,教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毕业生不同程度地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

合理设置专业 提升综合素质

无论什么时候,毕业生的能力一直都会是硬通货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闫国栋说,高就业率专业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只要读了这个专业就能找到好工作,就业率低并不代表无法就业。找不找得到工作,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学生个人能力,毕竟是金子终究会发光

为了解决专业和市场对接的难题,钟新认为高校应该合理设置专业,不应只把办学成本低的专业作为扩大招生的突破口。同时对于已经开设的一些所谓普适性专业,高校应该多为学生创造优秀的学习机会,鼓励学生更多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专家们建议,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建立起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调整机制,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就业红牌专业的发展规模。

不管未来的情形多么糟糕,我们终究要回归现实,充实自己。沉浸在过去把大学生等同于天之骄子的梦境中,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丝毫意义。毕业生刘鲲鹏对记者说。

 

18.调查称近七成高考生盲目报考专业 退学复读频现

2013071605:58  来源:科技日报

会读不如会考,会考不如会报

会读不如会考,会考不如会报。如今真的是体会到了。

本来还以为高考完就算是彻底解放了,哪想到痛苦才刚刚开始。

 各种困惑,各种不懂,填报志愿真是第二次高考啊!正为高考报志愿的准大学生小李在微博上这样感慨。

近日,在众多高校的互联网论坛上不时出现一些准大学生们投石问路,引来众多过来人出谋划策:别在选专业上面浪费时间,没有绝对的好专业,喜欢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兴趣至上谈何容易。作为在最难就业年踏入大学校门的准大学生们,今后的就业问题显得格外敏感。在新形势下如何合理填报高考志愿,成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最迫切了解的问题。

  ——现状——

  面对第二次高考不及格现象普遍

填报高考志愿对大多数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是门外汉,面对琳琅满目的专业,绝大部分准大学生并不清楚自己该选什么样的专业。

据了解,对于填报志愿,考生们咨询最多的是什么专业是最好的?”“什么专业就业率高?”“我适合学什么专业?等高难度问题。浙江农林大学的选专业志愿者李秀秀说:这些问题看是简单,其实真的很难回答,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就业好不好也是相对来说的,很多专业有的学校好,有的学校不好;还有的专业现在好,以后未必好。最关键的是,即使是就业再好的专业,学生如果不喜欢,也很难学好。

据高招办的老师介绍,其实每次来咨询的问题有很多都大同小异。很多家长盲目听从他人意见,在高招咨询会上都喜欢问学校去年的分数线,认为以往年分数作为参考是比较保险的。实际上对填志愿来说,看分数并不可靠,因为每年题目的难易度有所不同,每届考生的情况也不同,不可能今年的分数分布情况与往年一样。所以,填志愿应该以学生的名次为依据,因为说到底,学校录取也是按名次录取。

  不满所选专业,回炉高考频现

近日,武汉考生李云郑重地在武汉青科技复读学校办理了报名手续。他在海南大学读了一年的管理类专业,本来该升大二的,现在却办理了退学手续。该校负责招生咨询的李中原老师介绍,李云在去年的高考中考了561分,过了一本线。

因为不满意所学专业,今年放寒假时,李云就在母亲陪伴下到该校咨询复读事宜,当时老师们都劝他们要谨慎,考取重点大学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过,经过半个学期的思考,他们最终还是决定复读。这个专业我不太喜欢,而且就业前景也不好。李云这样对老师们说。他还是有备而来,上半年也一直在复习高中的课本,做今年的高考试卷感觉还不错。

此外,武汉睿升学校本月也出现了一名大学生身影。据了解,这名学生已经从武汉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学的会计专业,选择重来是因为自己对这个专业一直不感兴趣,想再重新考上理想的大学和理想的专业。

然而,2011年从北大退学复读的李营却没有这么幸运。2009年,她被北京大学哲学专业录取,因对此专业没有兴趣,她于2011年秋退学复读,但最终只考了个普通的一本大学,她自称比较失望。

有调查显示,在填报志愿时有67.9%的人承认自己在报考专业时是盲目的71.2%受访者表示如可能想重择专业。

虽然高校普遍都有转专业政策,但入学后要想真正转个好专业也是不容易的,因为想转专业的学生多,而受师资力量等原因,每个专业的学生数都是一定的,到时候并不是想转什么专业就能转的,所以最好能够在高考志愿者填报时,就能够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专业。

  ——观察——

  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最好的

针对不少考生选拔专业的盲目性,志愿者们以过来人的身份提醒考生:好听的专业不一定是好专业,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最好的。

已经被某高校录取的小高同学提醒正在面临填报志愿盲目的同学,报志愿时不要被专业名称迷惑了:有些名称起得比较,比如当时他报计算机的时候,专业名称叫做信息科学,当时大家并不太清楚究竟是干什么的,后来上了一段时间课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IT

考生最好对自己所报的专业有一定了解,比如看看高考咨询材料、参加学校开放日、看看实验室,有条件的话翻翻专业课程的课本,看看自己能不能接受,不要仅仅看名字就给它一个主观的认识。首先比较好地了解一下这个专业会使报志愿更加客观一些,也是对大学生活做一个比较好的准备。小高说。

在网络上,针对考生们得问题,不少志愿者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纷纷给考生提供建议和参考:动画、法学等很多专业听着好听,但是有关机构调查发现,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和薪资也不理想,所以新生报考时不要盲目地被好听的专业名称迷惑,很

多专业听着不错,其实就业是非常麻烦的。”“要考园林专业,那浙江农林大学就是首选了,我们学校的园林专业综合实力,不仅在浙江高校排在第一,在全国也是数得着的。而农林类专业,木材加工专业,我们学校都是最好的” ……

原本想学财务管理专业的考生寻找合伙人在志愿者指导下,已将准备填报浙江农林大学的定向培养的园艺专业。他说:我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所以特别希望找一个就业形势好的专业,原本想报财务管理专业,通过和志愿者们交流才知道,现在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很热门,但是就业形势却一般。与此成对比的是,该校园艺等专业,今年招定向培养学生,不仅不收学费,而且入学就和有关事业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根本就不用担心就业,所以我们全家商量后决定,第一志愿就报定向招生的园艺专业。

  ——建议——

  好的专业能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什么才算是好专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熊琦教授说: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好专业肯定不应该是无缝对应社会职业的专业,这也是大学和职业学院的基本区分。大学最重要的功能,不在于仅仅提供一种技术训练,而是在四年时间里学习如何独立、严谨地发现和分析问题,专业只是获取这种能力的载体。好的专业并非是指特定专业,而是指能够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专业。

对于报考学校来说,本科阶段的专业其实并非决定终生的选择。从学生的选择来看,可以多了解各专业的具体内容,并与考生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相结合做出选择。同时,可以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方面选择方向和口径较宽的专业方向,以便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后可以进一步做出选择,另一方面选择专业设置较为齐全的综合类大学,使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有一个知识获取渠道更宽的平台,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开拓视野。熊琦说。

目前有很多高校的招牌专业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对此,熊琦表示,就业形势严峻并非是针对特定专业或特定高校,而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但一些学校招牌专业就业形势不被看好,也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第一,全国高校相关专业设置的门槛过低,导致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招生规模迅速升高,培养质量参差不齐,进而挤压了该专业的就业规模。以法学专业为例,由于数年前大量高校以政治和马克思主义等专业为基础设置法学专业,导致全国法学专业数量激增,客观上成为近年来法学专业就业难的因素之一;第二,招牌专业就业形势难的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该专业本身口径较窄,在一定时期可能迎合了社会的需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该专业的培养方式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因而造成就业率下降的问题。

 

19.李圆东:学业创业两不误

20130529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从北京《梦想直达》节目录制现场回武汉的李圆东十分开心,他刚得到30家店,成为香港一家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在湖北地区的业务主管。 

今年23岁的李圆东,是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大三学生,老家在湖北孝昌县,父母养了五个孩子,哥哥是残疾人,姐姐曾因受刺激,患上精神疾病。贫困的家庭环境让李圆东比一般的孩子都要懂事,7岁就开始帮爸妈干活并照顾生病的哥哥姐姐,10岁时自己就开始学会帮家里赚钱了。 

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尽早地经济独立是我上大学时首要的一件事。为了攒钱,只要有兼职工作机会,李圆东几乎照单全收,最多的时候一天打四份工。 

在食堂兼职中,李圆东凭借踏实勤干的表现得到食堂老板的认可。大二下学期,食堂老板将店铺招租的工作交在李圆东手上,他成为了食堂的管理者,李圆东成功将22家店铺全部租出,赚取了第一桶金”—4万元。 

看到火爆的就餐场面,李圆东灵光一现:经过一番调查后,李圆东不顾家人反对,和另外两名学生联合成立了一家汉堡店。 

为了证明自己,李圆东用尽全力去开好自己的汉堡店,使得店铺的月盈利达到2万元。 

辅导员张玮说:大学三年他很少旷课,每年考试成绩都位居全系前三名,总能领到励志奖学金。 

410日,李圆东受邀参加山东卫视《梦想直达》节目,24家企业有7家为李圆东留灯,最终,他被聘为港企零食多湖北地区业务主管。

 

20. 职校教师的最高职业境界

20130917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今年教师节期间收到的祝福短信不下数十条,最让我心动的是节后第二天收到的一条非常简短的问候:王老师,昨天的学生祝您昨天教师节快乐!因为没有留名,我思忖很久也没能猜出这封迟到的祝福短信的作者。受好奇心驱使,我忍不住拨通了对方的手机。一阵寒暄客气之后,这名失散了十多年、如今已是一家知名企业董事长的韦姓学生道出了他念念不忘老师的因由。

一经提起,往年旧事历历在目。他是当年全班第一个把老师问倒的学生。他的父亲是市轴承厂的工程师,他虽然奉父母之命进了职校,但对父亲成年累月与油污打交道却很不以为然,因而对所学的机械专业根本不感兴趣,专业课成绩几乎门门红灯

有一次,我在课上讲解滚动轴承的材料与种类,尽展备课收集的各种图片之后,我开始通过提问来检查和巩固学生们对所讲内容的掌握。问到韦同学时,他照例一问三不知,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认真听课。正当我准备训斥他时,他突如其来地向我提出了挑战:老师,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他从裤腰的钥匙扣上卸下一个精美的微型轴承,向我请教这个轴承的用途。我不动声色,平静如初,诚恳地告诉他,也告诉全班学生:老师不知道。

我微笑着邀请韦同学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解这个轴承的用途和材料,并画图示意轴承在机器上的位置。不出我所料,他三言两语地说完了自己之所知,却说不出轴承的材料,更画不出零件图,这多少挽回了一点我作为老师的面子,重振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韦同学虽然与我交了个平手,但这对于他来说可是个天大的快事,他洋洋自得,显得非常自信。我趁机向他布置课后作业:请他找几个平时比较要好、志趣相投的同学,帮老师全面系统地收集轴承的家族,一周后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和展示。韦同学没负厚望,他到父亲厂里商借了琳琅满目的轴承,到图书馆里查阅、复印了几十张图片,并精心编写了相关说明。作业圆满完成,演讲也出人意料的成功,受到大家的热捧。

此后,韦同学脱胎换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学习变得非常认真,专业成绩扶遥直上,我的授课成为他的最爱。而我的讲课方式也因其发生了改变,我摇身变成了游手好闲导师。我不再埋头写教案、到处查阅资料担心学生吃不饱,而是信马由缰地泛读专业书籍,查阅各类相关资料,节约时间走访行业企业,以有足够的见识、底气和威信,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我的偷懒得到学生的拥戴,我的每次点拨都能让学生兴趣盎然,探究热情高涨。

如今回头来看,要当好职校教师,确实有许多学问需要考究,教师的业务境界将直接决定教学效果。

前不久,听一位职教专家谈起,近几年社会上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一度出现抱怨多于褒扬的现象,诟病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没有企业经历、没有工程经验、动手能力不强等。应该说,这些抱怨道出的都是事实,为此心存忧虑也难能可贵。然而,仔细分析这种担忧,却不难看出其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教育思想的影子,总以为老师必须比学生懂得多、老师不能被学生问倒。

显然,关于杯水桶水的理论,在中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在以填鸭式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中,堪称是颠扑不破的准则,但对于职业院校来讲,却未必就是真理

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高度发达的网络环境,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从各种渠道获取五花八门的信息,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远比老师一桶水的容量大得多;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密切相关,教师不可能始终与科技发展同步,更难有先知先觉;职业院校的育人规律不同于中小学普通教育,必须借助于项目实践来体验、学习,远非老师的灌输所能取代。因此,职业院校教师更多地应该充当教练、导师和辅导员的角色,而不是简单地做学生的保姆

记得一位职教教学名师曾经说过,同为教师亦分三六九等。D等教师不会教学生,无论怎么卖力教,学生都不会明白;C等教师只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明白;B等教师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吃饱,甚至超过老师;而A等教师则是把学习的目标告诉学生,把学生教明白了,却把自己教糊涂了。仔细揣摩,确实非常精僻。学生之明白,得益于自己的探索、老师的引导,在实践中磨炼、在探究中学习;而老师之糊涂,则在于自己看得多、探得深,在未知的领域孜孜探求,而不仅仅是满足于自己的已知。职业教育最需这样的达人,此乃教师职业的最高境界。                                                                           

    

 

主编:李琳

执行编辑:夏江、吴宏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信息中心

0一三年九月十六日

 

 
 
 

 

关闭窗口
   
  入馆指南 更多>>
· 2013年第1期(总...
· 2013年第2期(总...
· 2013年第3期(总...
· 2013年第4期(总...
· 2014年第2期(总...
  常见问题 更多>>
· 2013年第1期(总...
· 2013年第2期(总...
· 2013年第3期(总...
· 2013年第4期(总...
· 2014年第2期(总...
· 2014年第3期(总...
  网站导航
党办院办 | 教务处 | 学工部
后勤处 | 人事处 | 招生就业处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 四川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 清华大学图书馆
 
 
 首页 | 部门概况 | 新闻动态 | 图书馆服务 | 信息化服务 | 电子资源 | 信息检索 | 参考咨询 | 学院首页 

版权所有©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6284号
地址:内江市东兴区汉安大道东四段199号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信息中心    电话:0832-256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