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咨询 >> 职教改革动态 >> 正文

2015年第3期(总第38期)

2017年03月30日 21:13  点击:[]

2015年第3(总第38)

 

发布时间:2015/10/10  16:17:1 0

 

 

 

教改革动态 
   
2015年第3(总第38) 
   
本期目录

1.  刘延东:使能工巧匠获得应有尊重和待遇

2.  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

3.  把校园安全工作作为头等要事抓好抓到位

4.  职校生走进清华当老师

5.  双师型教师如何走好专业化发展路

6.  职教如何深化产教融合

7.  大学分专业靠抓阉最后让谁受伤?

8.  大学生整体信用状况不容乐观

9.  六个转变设计升级版现代职业教育路径

10. 工信部我国汽车产业中低速增长将长期持续

11. 湖北教师十大禁语出炉 "没见过你这样的"入选

12. 七成大学生愿为个人理想创业

13.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

14. 四川高教改革快车全面提速

15. 将产教融合贯穿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

16. 天津大学开恋爱课学以致用者可酌情满分

17. 学术不端行为 必须人人喊打

18. 职教大国是如何培养学徒

 

 

 

 

 

 

1.刘延东:使能工巧匠获得应有尊重和待遇

2015-08-29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华社天津74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4日出席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时强调,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刘延东指出,近年来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释放出巨大人才红利,有力促进就业创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已成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亮丽品牌。

刘延东强调,要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全局,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加大支持力度,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使一线劳动者特别是能工巧匠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加大对农村、贫困、西部和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保障人人都有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坚持依法治教,加快制度和标准建设,推进职教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刘延东希望职业院校学生勤学苦练,不断提升职业素养、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出席闭幕式。全国有500多万名学生参加大赛,1万多名学生参加总决赛,来自50多个国家的外国学生参加了表演赛等活动。

在津期间,刘延东还考察了滨海新区部分科技企业。她强调,要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性和颠覆性创新成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增添动力。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聚集高端领军人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打通科技与经济之间转移转化通道,充分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刘延东希望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结完善成功经验,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利用,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2.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

2015-9-25 来源:教育部

内容摘要: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2015828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有关要求,推动职业院校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制度、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快实现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

提升管理水平是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职业院校依法治校意识日益增强,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工作得到普遍重视。但是,与加快推进依法治教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相比,职业院校在管理理念、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仍有差距。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有关要求,落实国家有关职业教育各项决策部署,发挥管理工作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引领和保障作用,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自2015年秋季学期起,倡导践行改变从今天开始,实施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细落小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制度标准、创新运行机制、改进方式方法、提升管理水平,为基本实现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职业院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更加巩固,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完善,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依法治校、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多元参与的职业院校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职业院校自身吸引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明显提高。

——政策法规落实到位。国家职业教育有关法规、制度及标准得到落实,质量意识普遍增强,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学校常规管理,特别是学生、课程教学、招生、学籍、实习、安全等重点领域的管理有效加强。

——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学校章程普遍建立,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信息化管理手段广泛应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全面改善,办学活力显著增强,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典型学校不断涌现。

——质量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职业院校管理状态大数据初步建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自我诊断、反馈、改进机制基本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等多方参与学校评价的机制更加健全,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逐步完善。

  (三)基本原则

——规范办学,激发活力。确立管理工作在职业院校办学中的基础性地位,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有关法规、制度及标准,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激发办学活力,切实提高职业院校依法办学的能力和水平。

——问题导向,标本兼治。以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针对学校常规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立知、立行、立改,对症施治、标本兼治,全面提高职业院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活动贯穿,全面行动。设计和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以活动促管理、以活动促落实,推动职教系统全员参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行动计划的实施,形成推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的良好氛围和工作合力。

——科研引领,注重长效。结合不同区域实际和中高职特点,加强职业院校管理的制度、标准、评价等理论与实践研究,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建立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

  二、重点任务

  (一)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

职业院校要对照国家职业教育有关法规、制度及标准,围绕以下重点领域,结合学校实际,全面查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系列活动。

——诚信招生承诺活动。加强招生政策和工作纪律的宣传教育,面向社会公开承诺诚信招生、阳光招生,规范招生简章,学校主要领导和招生工作相关人员签订责任书,不以虚假宣传和欺骗手段进行招生,杜绝有偿招生等违规违纪现象。

——学籍信息核查活动。全面落实学籍电子注册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高等学校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办法》《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办法》。充分利用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学籍电子注册、学籍异动、学生信息变更等环节的管理,注重电子信息的核查,确保学籍电子档案数据准确、更新及时、程序规范,杜绝虚假学籍、重复注册等现象。

——教学标准落地活动。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完善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组织开展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改进,杜绝课程开设与教学实施随意变动等现象。

——实习管理规范活动。严格执行学生实习管理相关规定,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完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信息通报等安全制度,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改变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不一致等现象。

——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消除水电、消防、餐饮、交通和实训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财务管理规范活动。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增强绩效意识,夯实会计基础工作;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建立完善学校内部控制机制,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学生资助等专项资金的过程控制,规范会计行为,防止和杜绝虚报虚列、违规使用资金等现象的发生。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针对重点领域和共性问题,加强对职业院校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的调研、指导和检查,督促学校落实专项治理行动的各项要求,并建立长效机制。

  (二)管理制度标准建设行动

职业院校要加快学校章程建设步伐,建立健全体现职业院校办学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标准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加快学校章程建设。依法制定和完善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校章程,中职学校加快推进章程建设工作,高职院校完成章程制定工作,按要求履行审批程序并实施。以章程建设为契机,加大行业、企业和社区等参与学校管理的力度,不断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

——完善管理制度标准。以学校章程为基础,理顺和完善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科研和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标准,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规程,形成规范、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强化制度标准落实。加强对管理制度、标准的宣传和学习,明确落实管理制度、标准的奖惩机制,强化管理制度、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职业院校制定章程搭建交流、咨询和服务平台,推动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组织开展职业院校管理指导手册研制工作,为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供科学指导。

  (三)管理队伍能力建设行动

职业院校要适应发展需求,遵循管理人员成长规律,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重点,制订并实施学校管理队伍能力提升计划,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明确能力要求。按照国家对职业院校管理人员的专业标准和工作要求,围绕学校发展、育人文化、课程教学、教师成长、内部管理等方面,结合学校实际和不同管理岗位特点,细化院校长、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等能力要求,引导管理人员不断提升岗位胜任力。

——加强培养培训。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要求为依据,科学制订各类管理人员培养培训方案,完成一轮管理人员全员培训;搭建学习平台,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在职学习与脱产进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经验交流相结合,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

——强化激励保障。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聘用管理人员,拓展管理人员的发展空间和上升通道,形成有利于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积极推进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的目标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任免、培养培训、收入分配等结合起来,强化管理人员的职业意识,激发管理人员的内在动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职业院校管理骨干培养培训纳入国家和省级校长能力提升、教师素质提高等培训计划统筹实施,组织开展管理经验交流活动,搭建管理专题网络学习平台,为职业院校管理队伍水平提升创造条件。

  ()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行动

职业院校要以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为重点,加快信息化技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增强信息化管理素养和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强化管理信息化整体设计。制订和完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做好管理信息系统整体设计,建设数据集中、系统集成的应用环境,实现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科研等各类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和数据交换的规范化。

——健全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建立基于信息化的管理制度,成立专门机构,确定专职人员,建立健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保证系统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和安全。

——提升管理信息化应用能力。强化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提高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各类数据进行记录、更新、采集、分析,以及诊断和改进学校管理的能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加快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贯彻实施,组织开展信息化管理创新经验交流与现场观摩等活动,促进职业院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学校文化育人创新行动

职业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以文化人的氛围,从学校理念、校园环境、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学校文化进行系统设计,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育人的整体功能。

——凝练学校核心文化。总结体现现代职教思想、职业特质、学校特色、可传承发展的校训和校风、教风、学风等核心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并通过板报、橱窗、走廊、校史陈列室、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平台进行传播,发挥其在学校管理中的熏陶、引领和激励作用。

——精选优秀文化进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加强技术技能文化积累,开展劳模、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等进学校活动,促进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

——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创新德育实现形式,充分利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入党入团、升国旗等仪式和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时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广泛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深入开展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以及珍爱生命、防范风险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促进守规、节俭、整洁、环保等优良习惯的养成,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校训和校风、教风、学风及文化标识、优秀学生社团等遴选展示活动,持续组织文明风采竞赛等德育活动,推动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创新,不断提高职业院校文化软实力。

  (六)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行动

职业院校要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把学习者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强化人才培养全程的质量监控,完善由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加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分析,充分发挥数据平台在质量监控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逐步提高年度报告质量和水平;建立中职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国家中职示范(重点)学校自2016年起、其他中职学校自2017年起,每年发布质量年度报告。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本地区职业教育质量统筹监管的力度,建立和完善质量预警机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的审核,编制并发布省级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教育部定期组织质量年报的合规性审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行政部门是组织实施行动计划的责任主体。教育部负责行动计划的总体设计、全面部署和监督指导,掌握重点任务推进节奏(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见附件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细化工作安排,将本地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并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各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行动计划和有关重点工作的检查指导。职业院校是具体落实行动计划的责任主体,根据行动计划整体部署,并结合学校管理工作实际,对照《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主要参考点》(见附件2),制订工作方案和年度推进计划,建立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和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确保行动计划有序开展、有效落实。

  (二)加强宣传发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全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行动计划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标准的宣传解读活动,领会精神实质,明确工作要求,营造舆论氛围;创新宣传载体和方式,充分发挥专题网站、新媒体和公共数据平台等的作用,实施微学习、微传播,在各自门户网站设立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专栏,并通过专家辅导、专题研讨和微电影、动画宣传片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国家有关职业院校管理政策要求入脑、入心;组织发动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和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参与行动计划的宣传,不断扩大行动计划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形成实施行动计划的工作合力。

  (三)加强督促检查

行动计划是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院校管理水平和质量将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督查调研、情况通报、限期报告、跟踪问效等制度,完善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工作机制;职业院校要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实地检查、随机抽查、群众评议和走访行业企业、社区、家庭等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全面了解和掌握职业院校管理工作实效,发现典型并及时予以总结推广,发现问题并迅速进行督促整改。教育部建立行动计划实施进展情况简报、通报和重大问题限期整改报告制度,并视情况组织专项督查;委托第三方依据学校管理工作实效及实施行动计划取得的实绩,分类遴选全国职业院校管理500强,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确保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四)加强指导服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科研在职业院校管理中的引领作用,加强职业院校管理专家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跟踪行动计划的实施进展情况,并及时提供专业指导;按照不同管理主题,广泛征集和宣传职业院校优秀管理案例。教育部组织专业力量设计面向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以及行业企业人员等的问卷,开展大样本网络调查,形成全国职业院校管理状态大数据及分析报告,为学校诊断、改进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宏观决策提供实证依据。

 

3.把校园安全工作作为头等要事抓好抓到位

2015-9-17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兰州916日讯(记者 尹晓军)915日至16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在甘肃检查学校开学工作。他强调,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中央、教育部的相关精神要求,坚持把各项安全工作抓好、抓到位,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杜占元一行先后来到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检查调研。在天祝县打柴沟初级中学、岔口驿明德小学、民族师范附属小学、民族中学,杜占元详细了解、询问学校开学、开课情况,并查看了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宿舍、食堂设施、音体美器材配备、课程开设等;在兰州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杜占元先后前往兰州大学萃英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等处进行调研,并听取甘肃省秋季开学情况的汇报。

杜占元充分肯定了甘肃省委、省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开学准备的各项工作。他指出,教育部门要始终坚持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重要的事情抓好、抓到位,特别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安全,并根据中央、教育部相关精神要求,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要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积极稳妥实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创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方式。杜占元希望,高校要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加强人才的信息素养培养,努力培养面向未来、面向时代的信息化人才,更好地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职校生走进清华当老师

201596日来源:北京晚报

成为老师这件事,的确没有在我的预想和规划中。但十年来,我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在机电一体化领域发展的初衷。接受采访时,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实训指导教师王佐刚刚走出学生们实习成果答辩的教室。职校毕业的他走上了世界名校的大平台,不可思议地成了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

我可以有底气地说,我不仅做到了爱一行,干一行,更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王佐说,他已经离不开教室和几乎与他同龄的学生们了。

为弥补遗憾选择读大专

王佐是来自平谷乡间的一位普通男孩,初中毕业时,出于对未来就业的考虑,他放弃了读普通高中的机会,而选择了从业面较广的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从此开启了他与母校长达7年的缘分。说实话,中专毕业的时候,面对直接就业还是继续留在学校读大专的选择,我还是有过犹豫的,王佐说。而真正让他做出选择的,是中专时一个小小的遗憾——因意外而在学校数控大赛退赛的经历。越到临毕业时,想要弥补这个遗憾的心情越迫切。出于小小的报复心理,我选择继续读书,中专时没做好的事,让我在大专完成。

大专时,王佐选择的仍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我从来就没有考虑过换专业,只有长期、系统的学习才能真正精通一门学问。我一直认为通百才,不如专一门,以后我要靠这一门手艺吃饭呢。而中专时的遗憾,王佐也在大专时完满弥补了,大一的时候,在北京市机电比赛中,我们团队获得了二等奖的成绩;大二时,我们以北京市一等奖的名次入选全国比赛。

赛前训练的艰苦至今让王佐记忆犹新,每天早晨五点半就要起床,七点准时来到赛场模拟训练,一直到晚上八点才能回宿舍,每天的训练时间都要超过14个小时。训练期间,一个突发的家庭变故让王佐措手不及——家中60岁的爸爸突然心脏病发住进了医院,需要做搭桥手术。接到消息时,训练场地上的王佐有点懵然无措。他的指导老师赶忙催他回家,帮他打车的同时,还不忘在他的兜里塞上500元钱。俗话说师徒如父子啊,我家庭条件一般,为了给爸爸做手术四处筹钱,我师父听说后二话不说,拿出银行卡就交给了我,王佐谈起老师至今还面露感激的神色。

忙完了父亲的手术,王佐迫不及待地回归了训练的队伍,并在此后的全国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比赛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比赛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在平时课堂上没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和临场经验,王佐总结。

出乎意料当上大学老师

一转眼,七年的学习生涯已到尽头,王佐面临着毕业、就业的考验。就在经历了第一次面试失败的心理调整期,机会敲开了王佐的房门。由于性格乐观、技术纯熟,王佐被院系的老师推荐到了北京吉利大学担任数控和车床两门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这我可万万没想到啊,王佐开玩笑说。一直以来,他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定位都是做一个操作工人,当一个蓝领。当上老师、教书育人,让他既惊喜又忐忑。

刚开始的一个月里,王佐还真有点问心有愧,刚毕业,自己还是一身学生气,哪有教书的经验,怎么带学生?这时候,母校院系里的各位大神级老师们纷纷发话,佐儿,刚参加工作不容易,有什么不会的随时发问,我们随时作答。吃下了这颗定心丸,王佐开始在工作中发奋积累经验,遇到不懂的积极提问,努力改变新兵上阵的生涩和尴尬。最开始的一个多月特别辛苦,每天上午下午地上课,授课时长超过14个小时。早上7点来到学校,晚上8点才能回到宿舍,那段时间,王佐平时不敢开腔说话,嗓子都是哑的。经过一个月的琢磨、切磋,王佐提高了教学的水平,终于成为一个站在讲台上无愧于心的老师。

最让王佐头疼的还是怎么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学生相处,刚刚大专毕业的我,与大三、大四的本科生根本就是同龄人,甚至比有些学生年纪还小。怎么让他们将我当做老师看待,虚心学习知识,这真是个难题。王佐给自己的定位是课上负责的老师,课后亲切的同伴。

虽然跟同学们打成一片,但课上传道授业的王佐是认真的,尤其是在操作过程中涉及安全问题的时候,他的表现会尤其严肃。一件小事让王佐记忆犹新,一次在实践课上,学生们的机床马上就要启动了。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负责,王佐在嘱咐大家检查机床后,又亲自检查一遍。他猛然发现一个学生的机床上还插着刚才调整机器使用的扳手,这发生在高速运转的机床上,必然会带来不可收拾的惨痛后果。此时,学生已按下启动开关,王佐一个箭步冲过去,地按停机器,摘下扳手。这个学生目瞪口呆,吓出了一身冷汗。王佐并没有狠狠批评惊魂未定的学生,安抚过后向大家仔细解释这个失误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这次的有惊无险之后,大家都知道遵循安全第一的守则了。

一年半下来,王佐教过的学生多达数百人,不少都成了贴心的好朋友。有时,中午课间我在教室闭目休息,就会听到吃过午饭的同学们之间互相叮嘱:小声点儿,佐佐太累了,让他好好睡一会儿。’”

挑战自我来到名校清华

2013年,王佐突然接到母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校领导的电话,叫他回校一趟。一见面,院长问他: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王佐斩钉截铁地回答,想!院长卖了个关子又问,想不想去世界名校工作?”“想!院长再次直接发问,想不想去清华大学工作?王佐却没说话,当时他的心里别提多激动了:我能不想吗?我是连想都没敢想!原来,由于性格善良、经验丰富,学校把他作为优秀毕业生推荐给了正在求贤的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做实训指导教师。

数字铣床、数字车床、3D打印、三坐标测量……努力的王佐是单位里持有上岗证最多的那个人,他指导过的学生至今不下千人。尤其是暑假的小学期,给同学们介绍3D打印、为同学们修改设计稿、帮同学们实现创意想法……此时正是王佐和同事们最忙碌的时候。比如不久前,我们就为一个学生团队设计的残疾人假指的项目提出了修改意见。拿到设计稿时,我发现假指关节的轴、孔之间缺乏间隙,这让假指回弯成了不可能实现的事。于是我们调整不同的参数,3D打印出不同的模型进行匹配,最终找到一个合适尺寸,完成了这个项目。目前,这个学生团队设计的项目正在筹备投入市场,这让王佐心里挺自豪。

清华是名校,学生们既有想法又有性格。职校毕业的王佐站在讲台上却一点都不发怵,术业有专攻,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方面我力图学到最深入、教得最详尽,十年来,王佐不改初衷,从来没有放弃对专业的热爱和探索。既然学生们叫你一声老师,你就要把这声老师做值了!王佐说,自己做到了对每一个学生都问心无愧,并将一直坚持下去。

 

5.“双师型教师如何走好专业化发展路

2015914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双师型教师没有自己的人才体系和配套的职称系列,或挂靠理论教师系列,或挂靠实验教师系列,甚至沿用普通高中教师系列。没有独立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很难成为主流专业人才,也很难实现专业化发展。

双师型教师这一与众不同的称谓,鲜明地亮出职教教师特殊的身份。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推动下,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园丁之家的新秀。随着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双师型教师的社会认同度和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越来越成为职教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

但是,十多年来,双师型教师一直没有自己的人才体系和配套的职称系列,或挂靠理论教师系列,或挂靠实验教师系列,甚至沿用普通高中教师系列,处于有名无实、发展道路模糊的状态。

双师型赋予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新内涵

古往今来,长者为师、智者为师、能者为师代代相传。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职业的分化,教师先后经历了吏师合一、私学教师、师范教育培养、教师职业准入等几个阶段,从开放到封闭再到开放,沿着独立化、职业化、专业化的轨迹一路成长,每一次改变都带来专业化的提升与发展。

上世纪90年代,职教改革如火如荼,教师一直站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国外先进理念、模式的广泛引进,对留着普教或高教痕迹的中国职教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各种先进模式下,对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启示了我们,即职教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为此,我国创造性地提出双师型教师理念,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旨在改变职业学校教师偏重理论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状态。以需求为导向,从培养目标反思反求教师的素质,要求教师先行、教师先变,主动适应职教改革,培育职教特色要素,为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指明方向。

在传统课程教学体系中,职业学校按照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实习指导课分配教师的教学任务,这也是专业化的一种形式。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组成模块课程或项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随之发生结构性变化。双师型教师与学科课程教师的区别并不是专业化的问题,而是专业化指向的教学工作范围和组织方式不同的问题。对于职业教育,师生知识与能力的相关性与契合度越高,教育教学的预期效果就越好。职业教育具有学习目标具体性、学习过程操作性、学习场所多样性等特点,会讲能做”“亦师亦工双师型教师更适合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工作。双师型教师不一定具有高深的理论或高超的技能,但两者的结合与融通体现出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特质。

改革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不断地优化。双师型教师作为一种新的教师类型,能更有效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但也不能由此认定双师型教师可以取代理论教师或实训实习教师。各类教师各有所长,优秀的理论教师、高水平的实训实习教师与综合性的双师型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能够形成新的教学集聚优势,更加符合教学实际,也有利于适应学生选择性学习与全面发展的需要。双师型教师有基本条件,但没有固定模式,因教学需要而发展,这也是专业化的应有之义。

校企合作松散阻碍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

简述职业教育,可首选三个字——“”“”“是目的、是方法、是水平。这三个基本点对双师型教师也是必要的。但从现状看,职业学校教师不论整体还是个体,实践教学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仍显薄弱。观念是根本问题,如重教育轻培训、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校内轻校外、重形式轻实效等认识并未彻底扭转。直接的原因是,校企合作松散,缺乏紧密配合机制。

学校职业教育取代学徒制,学徒制淡出现代职业教育视野,无形中割断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企业配合比较被动,职业学校孤军奋战。与学徒制相比,学校职业教育有多方面的优势,但学校并不万能。学徒仍是有效的育人方式,具有广泛的现实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德国没有用职业学校取代学徒制,而是用职业学校弥补完善了学徒制,建立双元制,成为职业教育企校合作的典范。在我国,校企合作已经确立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双师型教师作为校企合作天然的联系人、主要的实施者和中坚力量,推进形成校企合作新机制是其专业化发展最重要的着力点。

我国职教教师的主体在职业学校,不断提高在职教师的双师素质是教师队伍建设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对于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或在企业实习中担任指导任务的教师,需要明确其身份的合法性与规范性,按照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对乐于从事育人工作的生产一线优秀技术人员,要创造条件、积极引导、明确资格、扩大储备,在校企合作制度框架下,推进专兼并举、校企互通、紧密结合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从学校到企业完整职业教育链的全覆盖。

教育历来有功利与非功利之争,而功利与实用恰恰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有用是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原则,也是各类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教学的价值在于对学生长久发展有用、有效,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不能偏离这一目标。长期以来,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另一如何界定,众说纷纭。其实,只是一个标签,是否切合教学实际需要才是其核心。在职校教师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和队伍趋于稳定的形势下,要从入职条件上强调学历和能力并重,优先聘用有扎实的实际工作经验(或专业技能)者,为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双师型教师队伍健康发展盼望制度保障

 树立新观念是先导,但观念要成为现实,离不开强有力的制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再是认识问题,成为职业学校教学骨干已是普遍的事实。但问题是,双师型教师提升发展缺乏内动力,没有自己的人才体系和配套的职称系列,没有独立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很难成为主流的专业人才,也很难实现专业化发展。如何建立起从培养到招聘、从使用到发展、从个体到梯队有序发展的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使之目标明确、规格明晰、体系明朗,真正成为职业教育的一支正规军,实为当务之急。

 最近,国家颁布《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教师人才政策从教育层次转向兼顾教育类型的一个重大举措,标志着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作为教师制度建设的一项利好政策,也给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度建设带来新希望。双师型教师经历了从无型到有型、逐步成型的发展过程,已树立起职业教育特色教师队伍的新形象,对其进行专项建设,加强专门管理,建立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相适应的教师体系与职称制度,是现实需要,也是大势所趋。

 国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理应得到特别的重视与扶持。制度建设是长远大计,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广大职教教师的职业自信力、发展自觉性和专业化水平,更好地担当起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引领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和加快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重任。

 

6.职教如何深化产教融合

2015915日来源:《光明日报》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等一系列举措。来自《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创新政行企校合作机制,现有合作企业近16万家,校均超过120家。笔者认为,虽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是遍地开花,但仍应深化,方能建立融学校教育、科研攻关、企业经营、服务地方等于一体的产教融合体系。

产教融合出现冷热两极

职业院校的宗旨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办学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在教学、实训等方面需要企业参与;企业的发展需要技能型人才,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员工培训等也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双方的刚性需求,决定了产教融合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是职业教育的命脉。但产教融合的现状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当前学校热情、企业冷淡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权益较难保障,付出多、回报少且存在学生实训安全等方面的潜在风险。

其次,产教融合的环境不佳。部分地方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不够、支持不足,地方教育等部门没有很好地发挥协调、指导、规范的作用,使职业院校难以充分利用政策、信息等资源,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产教融合滞后于产业发展与转型,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比如,各地、各院校建了许多高水平实训基地或校级实训基地,但由于与产业贴合度不够,滞后于企业技术革新,设备买回来就落后的现象经常出现。

构建校企共赢的制度体系

学校培养人才,企业生产产品,只有构建双方互利共赢的制度体系,产教融合才能深化。

首先,要树立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合作理念。对职业院校而言,要充分发挥专业人才集聚的优势,对接企业的技术革新需求,与企业进行技术、产品等研发合作,以校企协同攻关实现双赢

其次,重塑职业教育的治理架构。产教融合,不是院校和企业两家的事情,参与其中的,除了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包括相关行业机构、社会组织、培训机构等。必须搭建全产业链式的平台。在这个治理架构中,政府部门的职责不可缺位,应该着力于落实相关政策,指导学校育人适应地方发展战略等,鼓励企业参与学校转型发展。

再次,在产教融合的实现方式上,需要更多探路者。值得一提的是,办学体制方面的改革创新。国家可通过财政支持、减免税收等措施,鼓励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率先参与产教融合。职业院校可以发展混合所有制,引入民营资本,探索股份制、企业化管理,通过企业文化、标准的输入,建立与市场同频共振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主动求变的具体途径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从这一点审视产教融合,作为培养人才主体的职业院校需要不断改革,求新求变。

职业院校面对的,首先是专业设置与调整。2014年高职院校主动停招或撤销了与地方产业相关度低、重复设置率高和就业率低的专业点数5269个。这样的变化,是符合产教融合趋势的。对职业院校而言,专业调整机制应是动态的:一方面,对接地方发改、人社等职能部门,了解国家政策落地、地方重点发展产业、各行业人才缺口等情况;另一方面,积极吸收行业专家进入专业建设指导机构,并通过产教融合平台等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

在产教融合的实现形式上,目前职业院校校中厂”“厂中校等办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距校企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一体化办学尚有距离。教育部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各地可因地制宜,建设功能完善的职业教育园区,为产教融合提供实践场所和示范空间。

作为校企合作的串联者,师资是很多职业院校面临的现实难题——“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专任教师生产实践经验欠缺。要解决这一问题,职业院校应将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相融合,有计划地把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送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其实践技能,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担任学院兼职教师。

对职业院校而言,产教融合更是对学校内部组织结构的考验。一直以来,地方职业院校的办学主导权在院一级,系部等二级办学单位仅是执行者,可是,对行业发展、企业需求有更敏锐反应的恰恰是系部一级。我们看到,目前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比较多的是在二级学院或二级机构,比如一些院校建立了混合所有制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些情况表明,职业院校下放办学权力是必要的,办学主体下移,充分激发系部等二级办学单位的活力,将有力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化。

 

7.大学分专业靠抓阉最后让谁受伤?

2015-9-15来源: 人民之声报道

摘要:  抓阉,是民间最常用的解决棘手问题的原始方式。说明在生产力比较落后和社会经济比较贫困的情况下,抓阉其实是人们走投无路的办法,谈不上什么公平,只能靠运气而已。如果社会发展到现在高等学府也在采取原始方式 ...  抓阉,是民间最常用的解决棘手问题的原始方式。说明在生产力比较落后和社会经济比较贫困的情况下,抓阉其实是人们走投无路的办法,谈不上什么公平,只能靠运气而已。如果社会发展到现在高等学府也在采取原始方式解决大学生的专业分配问题,那实在是太“out”了。

据华商报914日报道,关系到学生就业前景的专业细分,却通过抓阄的方式来决定。近日,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的南华大学进行2014级土木工程系专业分流,其方式引发广泛质疑。记者12日从南华大学了解到,在各高校普遍实行大类招生的背景下,通过抓阄分流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表面看上去是很公平的事,实际上是南华大学校领导的无能之举。说明在专业分配问题上,存在着大量的人情关系磨不开面子。尤其是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平衡问题难以解决,其次还有院系之间的领导关系难以平衡。如果没有这些上上下下领导之间的人情关系在学生专业分配方面充当了阻力,绝不会采取这种抓阉的无奈之举来解决。

其实,专业分配问题只需要运用电脑按招生录取分数,以及招生录取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即可迎刃而解。既然是网上录取,就会留下最准确的时间,而且分秒不差。然而,在解决问题之前未能确立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并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所以,在南华大学拥有许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面前,人情关系倒成了难以逾越的屏障和巨大鸿沟。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教导我们: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也就是说,南华大学在大学生的专业分配问题上,主要矛盾是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但并不是不可以将各种关系理顺;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时光想绕着矛盾走,时时事事怕得罪人。根本没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去科学地化解矛盾,人人心中只有个人的私利,而没有大公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所以,始终未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情急之下只好从民间的抓阉中寻求化解矛盾方法。

由此可见,南华大学的领导班子,是一个缺少智慧的领导班子;由此可见,南华大学的领导班子,是一个不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管理学校的领导班子;由此可见,高等学府的管理应当充分发扬民主,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让大家出智慧想办法,而不是关起门来靠领导听汇报拍脑袋进行决策。如果只听少数人的意见,就会挫伤大多数人的积极性。

因此,在计算机被广泛运用的时代,如果主动放弃计算做精确的电脑工具而进行抓阉,更是一种不能与时俱进和固步自封的落后表现;因此,用抓阉方式解决大学生的专业分配问题,从很大程度上也挫伤了很多莘莘学子原先对于自己母校的美好期望。同时,抓阉分专业也使南华大学的对外形象受到了许多负面影响。

 

8.大学生整体信用状况不容乐观

2015-08-30

28日在京发布的《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显示,近六成大学生缺乏信用知识,大学生整体信用状况不容乐观。

《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由北京宜信致诚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调查覆盖全国33个城市的252所高校,由187名信用管理专业的大学生组成调研团队完成,收集有效问卷29493份。

报告显示,在受访大学生中,逾八成的大学生没听说过或不了解个人信用报告,知道信用报告中逾期记录保存期限的只有12%,超过三成的人不知道个人信用报告中的逾期记录会影响未来的金融生活。使用过贷款的大学生中,有四成大学生曾逾期还款;使用信用卡的大学生中,有2%的人经常不按时还款。报告认为,对大学生的信用教育亟待加强。

我国鲜有征信细分人群实证研究。北京宜信致诚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卉表示,目前国内在征信领域的研究集中在对国内外创新的征信产品、服务及技术研究等方面,未来行业应关注各种细分群体的征信研究。

 

9.“六个转变设计升级版现代职业教育路径

2015928日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南,以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为要求,以我国职教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旨归,推动职业教育在发展策略、实施方式、培养目标、育人体系、育人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转变,为打造升级版的现代职业教育进行了路径设计,提出了明确目标。

    发展策略:从规模速度发展向内涵质量发展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已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有效地改变了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的弊端。面对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战略部署,以及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意见》及时转变发展策略,明确提出深化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中心任务,在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历史节点,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的重要转变。同时,这一发展策略也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招生情况的变化趋势,作为重要的办学风向标,各类职业院校势必以更大的投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强胜于做大,以质量论英雄,不是单纯以规模论英雄。

    实施方式:从碎片化改革向系统设计整体推进转变

职教领域在过往的改革创新中,如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职业精神养成、国家精品课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值得注意的是,改革的碎片化现象比较突出,脚痛医脚、以偏概全的情况亦时有发生,全局性的系统设计和整体性的推进举措都显不够。《意见》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决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对学生全面发展、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教学标准体系、国际合作、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关联性系统化设计,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给出了整体性的实施方案和推进路径。

   培养目标:从专注职业技能向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转变

职业教育以富有应用特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和就业创业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调查显示,思想道德、职业素养、文化素养、职业综合能力等要素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越来越凸显出重要性和紧迫性。《意见》把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作为基本原则,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高度融合,从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向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进行了新的明确定位,更好地适应了经济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根本要求。

    育人体系:从衔接不够紧密向系统化培养转变

《意见》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类型观和人才成长的发展观,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特别提出重点设置培养要求年龄小、培养周期长、复合性教学周期长的专业,对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等统筹安排,制订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意见》对中高职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资源配置、教材难易程度等方面也都做了具体要求。《意见》还强调建立学分累积与转换制度,促进工作实践、在职培训、学历教育互通互转,对拓宽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通道做了统筹考虑和系统安排。

    育人模式:从一般对接向产教深度融合转变

《意见》紧密契合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参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科学合理地设置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专业,加强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相关的专业建设,从专业建设方面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意见》强调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等方面创新校企合作的方式、路径,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意见》对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等做出明确要求。《意见》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从专业优化、内容更新、操作路径、运行模式和体制机制的层面立体化地推进育人模式变革,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教学管理:从常规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转变

《意见》强调国家层面要定期修订和发布中高职专业目录,组织制订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省级层面要依据国家标准,借鉴国际先进的专业与课程标准,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院校层面要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借鉴、引入企业岗位规范,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意见》还对完善管理机制、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信息化技术、实训设备、研发服务体系建设等做了规范化要求,从标准、制度、机制的层面推动从常规性的教学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转变,从制度层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0.工信部我国汽车产业中低速增长将长期持续

2015-09-25来源:中国审计报

据新华网,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日前表示,我国汽车行业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呈现中低速增长。受互联网+、无人驾驶等技术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也将更为频繁。

瞿国春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汽车产业也进入到转型调整期。近年来我国汽车增速已由2000年至2010年间的约24%,下降到2010年至2014年的7%左右。汽车产业未来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行业盈利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今年以来,整个汽车行业的利润形势已经不如以前,这种形势可能在后面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会进一步加剧。

瞿国春指出,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适应新常态,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和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实现行业法治化管理等方面实现突破。

 

11.湖北教师十大禁语出炉 "没见过你这样的"入选

2015-09-02 来源:观察者

不想学就回去!”“没见过你这样的!等话语,相信很多读者小时候都在课堂上听到过。据《楚天都市报》报道,91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湖北省教师十大美语、十条禁语征集活动遴选结果,引导广大教师多讲美语、不说禁语,自觉规范职业行为。

教师一句话可能影响学生一生

忘了那些毁人不倦的老师咋说的?

十大禁语有:你不学可以,但不要影响其他人!就你事多,快点,我很忙!你父母是干啥的?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我真的受不了你了!我就知道,你改不了!你怎么越来越差了?不想听的可以睡觉!你要不想学就回去!我怎么一点都感觉不到你们年轻的朝气!

十大美语为:错了别怕,咱们再来一次!你是最棒的女孩!孩子,世界上总有一扇门为你而开!我相信你,你能做到的!过去不代表将来,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学生是你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的成功。学习不怕起步晚,成才不怕起点低。宁可让你现在怨我一阵子,也不愿你今后恨我一辈子!

省教育厅教师处负责人表示,教师职业有很大的特殊性,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大部分是未成年人,在教学用语中一句真心的良言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小宇宙,产生无法估计的正能量;而无意中的一句禁语则可能摧毁学生的自信,影响孩子的一生。

 

12.七成大学生愿为个人理想创业

2015-08-11 来源: 成都日报

为了解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最新进展情况以及影响就业创业的主要因素,昨日,省统计局公布了有关2015年四川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意向问卷调查的情况。据悉,本次调查采用面访方式,抽选了成都、绵阳、西昌等地21所重点和普通本专科院校的部分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就业与创业意向两方面,共计完成有效样本3000个。调查结果显示,九成大学生对创业有兴趣,实现个人理想是他们愿意创业的主要动机。

七成大学生对创业发展趋势表示满意

从创业发展趋势满意度看,多数受访大学生对目前国家实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持支持态度,70.5%的受访学生对创业发展趋势持满意态度,58.1%的学生认为政府扶持力度较好,51.3%学生认为政策落实力度较好。

从创业的意愿看,91%的受访学生有创业的意愿,其中创业意愿很强、较强、一般的分别占19.4%24.6%29.2%,创业意愿较弱的占17.9%,只有9%的受访学生表示对创业完全不感兴趣。专科院校学生的创业意愿达94.3%;艺体类学生创业意愿达95.1%;男生和女生的创业意愿仅相差1.8个百分点;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创业意愿基本持平。

超过七成学生创业为实现个人理想

从创业的动机看,为实现个人理想居首位,占比达70.4%,其次是有好的创业项目和预期收入较高,占比分别为51.8%43.3%。因为找不到合适工作而萌生创业念头的只占15.8%,这反映出目前大学生创业虽有被动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受创业激情与梦想的驱动。

在创业领域的选择上首先选择与自身兴趣爱好相吻合的领域,占比达45.1%。其次是所学专业相关领域,占比为23.61%;其中学历越高越倾向于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创业领域,硕/博专业选择所学专业创业的占比达37.9%,分别比本科和专科高13.6个百分点、22.7个百分点。相比之下,选择在风险较小以及社会热点领域创业的占比并不高,分别为16.6%14.1%,反映出目前大学生创业盲目跟风的不多,总体较为务实。

建议适度增设创新创业课程

调查显示,目前在影响大学生创业的诸多因素中,列前五位的是:一是缺乏社会经验和人脉关系;二是创业实习少,创业经验不足;三是资金不足难获创业贷款;四是对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五是不易找到适合的创业项目。

因此,针对目前多数大学生虽有一定的创业意愿,但普遍缺乏创业实践与能力,创新精神与动力明显不足的现状,报告也从完善大学生教育创业体系,强化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优化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如强化创业意识培训,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现状,适度增设创新创业课程,逐步健全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及相关的评价考核体系;实施一站式服务,以大学生创业需求为导向,落实专人、场地、经费、机构,在政策、融资、法律、知识产权等方面对自主创业大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等等。

 

13.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

2015-10-08 来源:高等职业教育网

为推动各地贯彻落实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20153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职业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53号),决定开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要求各地围绕职业教育的战略摆位、体系建设、政策保障、行业企业参与以及质量提高等内容展开自查。20156月,在各地自查基础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由国家督学和专家组成的5个督导组对天津、黑龙江、山东、上海、浙江、安徽、江西、四川、贵州、陕西等10省市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期间,听取了省、市、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关于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汇报;实地查看了105所职业院校,与部分校长、教师进行了交流;召开了38个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参加的座谈会;实地走访了18家规模以上企业;查阅了相关文件资料和数据。督导检查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2014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决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全国职业教育稳步发展。

(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首次突破1000

2014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1327所,招生337.98万人,占普通本专科院校招生总数的46.9%,比2013年增长5.8%,是十二五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1006.6万人(见图1)。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40%

  (二)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基本持平

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628.85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数的44.12%。江苏、广西、广东等10省市的这一比例超过45%(见图2)。

  (三)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生师比更加合理。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达到21.34:1,更加接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生师比20:1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生师比为17.57:1,与普通本科院校的17.73:1相当。

专任教师学历层次继续提高。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为83.1%,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为6.24%,分别比上一年提高0.90.5个百分点。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建设进展明显。督查发现,上海、安徽、贵州三省市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超过30%;上海、浙江、黑龙江、四川四省市高等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在40%以上(见图3;山东、黑龙江省 “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分别达到67.3%67.1%

 (四)就业水平不断提高

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为96.5%,对口就业率为75.98%;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5%。督查显示,上海、浙江、江西三省市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就业率超过85%;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6.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

  二、主要做法

各级党委、政府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统筹规划,落实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体系建设,为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突出战略地位,落实主体责任

及时贯彻会议精神。各地将贯彻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统一安排,周密部署。截至20156月底,已有大部分省召开全省职教工作会议,还有一些省制定了本地区贯彻落实《决定》的实施意见。

认真强化责任落实。各地普遍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对地方和部门的工作业绩考核。山东省委将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指标,作为考核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政绩的重要内容。贵州省政府实施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列入领导任期目标,作为年终考核、奖励和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科学制定规划,推进体系建设

注重科学规划,整合教育资源。各地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大统筹规划力度,理顺管理体制,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一是制定体系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规定完成时限,分解重点任务,落实工作职责,完善保障机制。二是理顺管理体制,整合教育资源。陕西、上海出台相关文件,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管的技工学校归口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天津市按照一个行业部门、一个行政区县集中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鼓励实行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调整重组的原则,集中优质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三是优化职业院校专业布局。浙江省把专业设置与布局调整作为引导职业学校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着力扶持建设一批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领域的中职品牌专业、高职和应用本科院校特色优势专业,提高专业与产业匹配度。

统筹做好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各地按照职普比大体相当的要求统筹做好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一是全面落实政府统筹责任,将职普比大体相当列为政府目标责任并进行考核。四川、贵州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将高中阶段招生任务按职普比大体相当的要求层层分解落实,纳入市、县政府工作目标督办并进行考核。二是建立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平台。督查发现,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西、四川等5省市实行了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同一平台招生,统筹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以分类考试为突破口,推进中高本贯通衔接。一是各省均出台分类考试实施办法,实施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考试招生、中职学校推优招生入学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等措施,为学生接受高一层次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通道。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全部实现了分类考试招生。二是探索中、高、本衔接的模式。在中高职衔接方面,各地探索出依托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行业性或专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开展五年一贯制、“3+2”分段培养等多种一体化培养人才的模式。大部分省已启动中职、高职对接本科院校贯通培养人才的试点。上海市为满足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2014年在3个专业率先启动中职应用本科贯通培养试点,2015年又新增13个专业;浙江遴选5所高职院校,联合5所本科院校,在6个专业启动四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试点,首批安排300名招生计划。

  (三)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参与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职业教育。各地出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措施,推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安徽省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职业教育,同时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采取出租或转让闲置国有资产等措施对民办职业院校予以扶持。四川省支持公办职业院校与社会资本开展股份制试点,探索混合所有制院校设置。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积极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与中兴通讯、洲际酒店集团等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有效增强了职业院校办学活力。

扶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一是设立民办职业教育政府发展基金或专项资金支持民办职业教育。上海、陕西等省市财政设立民办教育政府发展基金或专项资金,支持民办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江西、四川对办学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民办职业院校,通过财政安排项目的方式给予扶持。二是建立民办职业院校师生与公办职业院校同等待遇的保障机制。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与公办高校学生享受同样的国家助学金、市级奖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副食品补贴、大学生医疗保险等资助项目。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定、奖励表彰、科研项目申报、教师培训等方面完全享有与公办教师同等待遇。三是支持民办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江西吉安、新余等地区出台了派驻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职业院校任教、补助民办职业院校教师工资等政策。

出台激励政策,推动企业参与。为引导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各省出台多项激励政策。一是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山东省梳理出台9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建立生产实训基地。二是设立专项资金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保障和支持。黑龙江省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付学生实习报酬和办理保险等系列举措,支持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共建专业、共建实训基地。三是政府以购买服务等形式,在企业建立公共实训基地。青岛市安排专项资金,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青岛特锐德电器公司等企业建设了首批青岛市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

  (四)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行校企一体化育人。各地积极探索创新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作为破解制约校企合作瓶颈的重要手段。天津海鸥表业集团与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以明确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双基地、双评价和实现定协议、定标准、定师傅、定岗位、定项目为特征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培养高端手表制造人才。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与奥地利Engel公司合作,采取公司面试自主选择招生,学分制灵活授课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解决了长期以来以专业为载体的班级制大规模培养难以满足企业个性化需要的矛盾。

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探索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并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认定。江西、黑龙江两省制定了《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完善了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二是出台政策,吸引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任教。上海市实施首席技师千人计划和专项资助政策,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并作为高技能人才带头人担任职业院校的特聘兼职教师。山东、安徽等省允许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总额的20%由学校自主聘用能工巧匠,所需经费由财政拨付。三是落实教师编制和职称评定等政策。多数省均按照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72号)精神启动和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核编工作,开展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职称评定改革。四川省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江西省对职业院校的教师编制进行核定并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系列增设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浙江省率先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正高级职称评定。

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一是实现网络宽带校校通,为实现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提供基础条件。各地职业院校均实现了网络宽带校校通,上海、天津、浙江等省市实现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网的全覆盖。二是建立职业教育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山东、四川两省的中等职业教育省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专业覆盖率达到100%,山东、浙江、天津的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库专业覆盖率达到100%。三是建立管理平台,实现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超过95%的中职学校搭建了中职学生管理系统,完成了学生学籍登录或补录工作。

  (五)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保障水平

西部地区加大对职业院校基础建设的投入。西部地区各省强化政府统筹,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努力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贵州省从2013年实施中职百校大战以来,全省各级政府多渠道投入136亿元,建设校舍面积共622万平方米,全省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西安市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职业教育专款,每年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超过33%,用于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制定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目前全国已有大部分省制定了中职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多数省制定了高职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并明确要求2017年达到每年生均12000元;一些省同时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浙江省出台《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并足额拨付到位,逐步将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普通高中的1.5倍以上。北京高职生均拨款标准最高达到每年26450元。

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各地进一步健全公平公正、多元投入、规划高效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扩大中职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的覆盖面,提高资助标准。山东、贵州等省实现了中职学生免学费的全覆盖。贵州省享受助学金的学生人数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达到68%以上。天津市从2015年开始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进程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妥善解决。

  (一)政府统筹力度不够

一是部分省市落实《决定》精神不够及时。截至目前,    有部分省仍未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还有一些省未制定贯彻落实《决定》的实施意见。二是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中等职业教育多头管理造成不同职业学校在财政拨款、项目补贴、资源分配、招生政策等经费使用和管理方面不统一,影响了职业教育整体质量。三是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督查发现,中西部地区一些市、县级中职教育普遍存在学校规模小。西部有些省扎堆开办汽修、护理、计算机、学前教育、土建等专业,专业同质化严重,针对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急需专业开设的不够,中职涉农类专业更是不断萎缩,职业院校专业布局未能很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有力的政策和法律保障,必要的成本补偿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二)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

一是部分省尚未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目前,仍有一些省尚未制定中等、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有些省制定的生均拨款标准偏低,到2017年,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高职生均拨款每年12000元的标准;二是有的地方省级政府虽然制定了生均经费标准,但由于市、县两级财力偏弱,所举办的职业院校生均经费与省定标准差距较大。督查发现,个别省份有些县级职业高中经费补贴仅为省定标准的32%;少数省份的市属高职院校生均经费只达到省定标准的三分之一。三是在落实中职免学费政策中,有的地方只是按照免学费标准给学校补贴,学校在免学费后实际经费没有得到增长,办学经费紧张;有的地方中职免学费补助标准过低且不能及时到位,难以满足学校基本办学要求。

  (三)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制约提高质量的瓶颈

一是教师数量缺口较大。截至目前,部分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未达到有关规定的最低要求。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有些中等职业学校从普通高中转型而来,文化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偏少,双师型教师更是不足。三是双师型教师标准不统一,认定及评聘存在较大差异。督查发现,各地区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不统一,造成地方政府出台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和评聘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地方认为有双证书即是双师型教师,有些地方把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培训的时间作为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指标。四是师资队伍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标准、中职教师职称评聘标准等政策尚未出台,影响了教师的评聘工作。兼职教师受编制、学历及身份等限制,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无法由企业向学校流动,外聘教师薪酬待遇缺乏相应标准和来源保障。

  (四)职业院校办学活力不足,服务能力不强

一是职业院校办学活力不足。督查发现,在现行体制下,职业院校在合作办学、教师评聘、专业设置、自主招生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影响了职业院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办学活力不足。二是职业教育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支撑不足。督查发现,有些职业院校缺少市场调查,专业设置不能立足于服务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需要的人学校培养不出来,学校培养的学生企业用不上;还有企业反映职业学校的课程内容和设施设备多年不更新,与当地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相距甚远。三是职业院校面向区域、行业的科技贡献力和公益性服务能力仍显不足。职业院校的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不强,部分省职业院校主动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性培训服务的潜力未充分发挥,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不高。督查中有企业反映,在学校投资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但学校在设备使用、维护和基地管理、运营上均达不到企业要求,企业利益受到损失。

  四、督导意见

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各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 进一步加大政府统筹力度

一是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和引领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度认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制订,将职业教育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把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业绩考核指标。二是进一步落实省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的责任,结合政府职能转变,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减少管理分散和部门职责交叉,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三是强化各级政府的统筹作用。地市政府要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协调发展。省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的调整,将学校与专业布局规划纳入当地产业发展规划,推进职业教育与当地产业协调发展。

  (二)健全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尚未制定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的省应尽快制定;已制定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的地区,应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增长不断提高标准,充分保障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二是建立职业教育经费合理分担机制,在强化市县政府承担职业教育经费责任的同时,省级政府也要承担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和经费投入责任,加大对贫困地区市县级职业院校的经费支持力度,确保其职业院校经费达到省定生均经费标准。三是政府要加大经费统筹力度,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以奖代补等制度和政策的落实,统筹发挥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以及就业经费、扶贫和移民安置资金等各类资金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破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瓶颈

一是各地要尽快出台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建立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核定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建立符合职教特色的教师招聘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二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和评聘标准,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各级政府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职业院校聘请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专职和兼职教师。三是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教师的机制,采取在岗轮训、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等方式和途径,做好专业教师的在职培训和企业实践。

  (四)完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要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设立质量监控部门,安排专门人员,健全自我评价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应建立本地区职业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大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及时向社会公布督导报告,推动加强内涵建设,促进职业院校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14.四川高教改革快车全面提速

2015.9.17中国教育报

今年刚毕业的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2011级学生周龙鹏,凭借自己的炫轮项目,毕业前就签下了人生的第一笔大单,获得660万元天使投资

大学生创业最缺乏的就是市场经验,而接受市场的洗礼又是每个创业团队必经的过程。周龙鹏说,炫轮项目能够成功,得益于学校搭建的创新创业中心平台,不仅帮助他解决了资金困难,更得到了企业家面对面的指导和传授实战经验。这是记者日前在四川采访时见到的大学生创业典型事例。

  大学生实现梦想并不遥远

创新创业不是理工院校的独角戏,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的西南财经大学正积极打造文科高校创新创业的西财样本

开学伊始,该校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大四学生闫丹凝便领到今年学生实验超市的股票分红200元。我在大一进校时以每股95元的价格购买了20超市股票,现在最新成交价格每股涨到150元,我准备毕业前卖出,可以多赚一点。这个学生实验超市正是西南财大2006年打造的由学生自发募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全真模拟股份制公司。9年来,这个实践平台不玩虚的,让学生当董事长、总经理、股东、店员,逐步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创新创业,西南财大今年成立了创新创业中心,建设青年创业园,构建全过程融入、全方位推进、全社会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依托学科优势,从创业师资发力,自2011年起先后遴选了12名教师赴美国攻读创业学博士学位,今年将陆续回国担任专职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学校设立的1000万元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与校友企业建立1亿元的西财黑马创新创业基金,破解大学生创新创业融资瓶颈。

今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添了新的动力。自2015年起,四川全面启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17年,将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先进经验,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更有效

在西南石油大学新都校区,有一栋最受热捧的大楼——10多层的楼内进了上百家企业,还有数十家在门外排队。这就是西南石油大学科技园,该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

过去,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对象很单一,被转化和应用的项目90%以上是油田企业签订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以及技术转让类项目。西南石油大学科技园主任秦启荣说,科技园建成后,不少师生独立的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越来越多掌握石油行业原创核心技术的大学教师,也在逐渐适应新身份——“企业家

西南石油大学还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业绩考核中,成果转化作为重要内容。十一五以来,学校成果转化项目共计3511项,项目合同金额达15.92亿多元。

201412月,四川省举办了创新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成果对接会。30所高等院校、中科院系统的18个研究所、省属7个科研单位和120余家创新型企业参与了成果对接活动,现场签约产学研合作协议64项,预计项目总投资38.66亿元。

近年来,四川省率先在全国建立了107所高校全覆盖的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排序公布制度,教育部将四川省列为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区域试点

   地方高校办学特色更凸显

827日,全国首家质检学院——宜宾学院质检学院在宜宾揭牌。这是国家级学术团体、国家行政部门与地方高校密切合作,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推进质量发展的一次尝试。

我们希望借力教育综合改革的契机,找到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在揭牌仪式上,宜宾学院院长蔡乐才说,为促进学校转型,加强与同类院校的交流沟通,宜宾学院加入了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第二批会员。这次质检学院的揭牌,也是学校转型发展、走特色化办学之路的改革成绩。

2014年,四川教育厅出台《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2014—2020年)》,提出5个方面的20项改革。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四川省将优化高校学科类型、层次、专业结构,促进高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变,以此与技能型人才学术型人才的两种高考模式接轨。

作为西部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四川围绕“7+3”重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采取高校+行业+企业共建模式,为高校改革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攀枝花学院就是在这样的模式下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今年,该校以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建设项目为抓手,不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进行深度产学研合作,2014年至今,已签订13份产学研合作协议,极大推动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对人才的联合培养。

 

15.将产教融合贯穿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

2015.9.14来源:中国教育报

加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所决定的。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要着力点,将产教融合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重点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

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相融合。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重要的办学制度之一。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或职教联盟,有条件可以探索建立紧密型的职教集团或职教联盟,赋予法人地位;创新职教集团或职教联盟的治理结构,秘书处可以设在牵头单位,集团理事长或联盟主席实行轮值主席制,发挥各骨干成员积极性;利用互联网+”,共同开发基于网络的课程、课件和虚拟仿真等教学资源,实行共建共享;拓展职教集团(联盟)的功能,服务育人与服务企业并重,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

推进现代学徒制,发挥企业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实现形式,其基本特征是双重身份、双元实施、工学交替、岗位育人。要鼓励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探索现代学徒制多种实现形式。有一批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很高。比如进入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海澜集团领导层将学徒制基地建设作为员工培训中心的首要项目进行投入,学徒制基地包含教学区、培训区、配套区三大部分,可同时接收3000名大学生学习实训,目前已与20多所职业院校开展联合招生培养,探索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

   校企共建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保证教学设备与生产性设备同步更新。实训基地建设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十五以来,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每年投入专项经费,建设一大批国家级、省级以上高水平实训基地,职业院校也建设了大批的校级实训基地,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有了根本改善。但是,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加速变革的时代,技术革新日新月异,智能制造、工业4.0互联网+”已经广泛运用,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步伐远远跟不上生产技术进步的步伐,设备买回来就落后了。怎么办?必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江苏计划建设500个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职业院校要吸引企业将最新的技术设备带到学校用于教学,只有企业给予学校相当规模的最新的技术设备,政府才给予立项资助,保证教学设备与生产性设备在技术上保持同步;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发技术设备,共同用于生产和教学,比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与威孚等企业共同开发智能工厂的技术和标准,已经申请了多项专利,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同步发展。

校企共建技术开发服务平台,确保教学内容与技术更新同步。与产业链的上游企业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产业链的中下游企业服务,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例如中兴通讯与职业院校合作,在全国共建了2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兴通讯将生产性设备赠给学校,仅赠给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设备值就达1.5亿元,企业技术人员与职业院校教师共同组建混编团队,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共同为中下游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共同为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教学培训。有的职业院校与行业的龙头企业或领军企业合作,共建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共同开发技术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培养人才,共同引领行业发展。据调研,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一般都有10个以上校企共建的省部级及以上的技术研究开发平台;有一些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了产业园、创业园,比如江苏的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了7个省级大学科技园,为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校企合作有效性搭建了综合性平台。

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调动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向深入就是要形成有效的利益机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是重要的实现形式。民办职业院校实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相对容易,公办职业院校搞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还有很多障碍,目前比较多的是在二级学院或二级机构进行探索。比如有的职业院校组建了股份制的大学科技园,有的职业院校组建了混合所有制的培训中心,有的职业院校组建了混合所有制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还有的高职院校组建了股份制的二级学院等。对此,我们应该鼓励探索,宽容失败,这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搭建信息化平台,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结合是普遍趋势。通过互联网,将生产过程实时传输到课堂,学生在课堂就能了解真实的生产过程,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在生产现场通过互联网实时传输为在课堂的学生远程授课,职业院校也可以把生产过程记录下来,对生产过程进行分解剖析;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互联网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或共同利用平台进行研讨和技术交流。互联网+”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为教学质量提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6.天津大学开恋爱课学以致用者可酌情满分

2015-09-20    21: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天津920日电 (记者    张道正 通讯员吴闰桂)2015新学年首周,天津大学学生拿到的选课手册中赫然列着一门《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该课程2学分,将于寒假后的下学期开课,分理论和实践,学以致用,交到对象,可以酌情给满分。

对于这一课程,大多数人报以一笑,也有好事者将选课手册拍下来放到社交网络上,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也是醉了,有已毕业的校友感慨我上学的时候怎么没赶上好时候。更有网友表示,上一门课,提升自己的交际空间,还获得了心仪对象,简直不可想象,得课如此,复何求哉!

  申报人:申报时候十分忐忑,怕不好意思

经记者采访发现,这门恋爱学课程是天津大学学生社团鹊桥会开设的。原来,今年四月份,天津大学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改革,鼓励支持引导学生社团在内的各单位申报课程项目,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求。社团鹊桥会,为了校内的牛男织女不必待到七月七,申报了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该课程占两个学分,开课时间安排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第2周到15周,累计32个学时,新老校区均安排课程。

当问到申报的时候会有忐忑么,鹊桥会负责人丛颖说:会有担心,但是担心的主要是我们自己内部,而不是担心课程会被学校掉,因为有些担心我们组织课程的人会不好意思上课,也怕没有同学选课她有些迟疑说:毕竟我们是第一次做这个事情,摸着石头过河呗。

 老师是学生课堂以交流为主

当记者问丛颖,上课的老师是谁时,丛颖赶紧解释:我们的课程是提供大家一个交流的平台,并不是说授课这种传统形式。所以,我们也不会刻意邀请满腹经验的情场高手来授课。

据悉,这门课程是以讨论为主,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主导到以学生共同参与为主。大家互相交流,从教材出发,共同讨论,课堂不会限制大家的思想,不会做刻意地引导。我们的组织者还是学生,我们的出现只是为了给大家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大家找到自己的幸福。

  爱情如果可以学,那么怎么学?

这门课程既然是关于爱情的,那么教学是否会有很多爱情经验要进行交流呢?答案是否定的——“爱情里并没有权威的经验,丛颖说。

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前期主要以理论为主,先前介绍过,同学们阅读教材《恋爱心理学》、《恋爱经济学》,这是基础知识部分。理论部分知识学习时大家交流阅读感受与经验。实践部分是包括社交礼仪培训与恋爱沙龙实践,安排陌生异性的对话的机会,使同学们学以致用,将心中所想所望用行动表现来,使同学们将东西引进来走出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待人接物的能力。

鹊桥会还会努力为大家创造条件。据悉,鹊桥会成立于2013年,已成功举办包括缘来是你薰衣草之约在内的多次面向全校同学见面会,不少男女可是成功牵手。在这门课程中间,也同样会举办类似活动,而且优先考虑参与课程的同学。

  怎样进行这门课的评测?恋爱了你就满分了!

印象里考试成绩才是课程的正解,期末许多同学在自习室埋头苦干几乎成为了一道大学里面的风景线。但是这门课程可不用这样,具体成绩分为随堂笔记还有期末的舞台剧展示。舞台剧围绕恋爱为主题开展,组队独立创作,只要创意足够就有高分。

只要认真上课,就可以拿高分,因为课程带有课外实践性质,为了让大家多学一些东西,并没有十分强制性死板的标准,甚至还有丰厚的额外奖励——“将课程里面习得的知识学以致用,交到了一个好的对象,我们可以酌情给满分。当然,前提是课程的内容一定需要好好修完。丛颖有些调皮地说。

 

17.学术不端行为 必须人人喊打

2015-09-17 来源:人民网

据新华社北京916日电 (记者 余晓洁 田颖)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今天表示,撤稿事件给我国学术界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再次表明我国学术界、科学界仍然面临着学风浮躁、学术失范的严峻挑战。学术不端行为正在变得更加多样、更加复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韩启德是在2015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作上述表示的。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00多名研究生新生在现场聆听了韩启德的讲话和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道德宣讲报告。

今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宣布撤销已经发表的43篇论文,其中有41篇来自中国大陆,撤稿理由是发现有第三方机构有组织地为这些论文提供虚假的同行评审。近日,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撤回旗下10个学术期刊已经发表的64篇论文,这些文章均出自中国作者。

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和权益专门委员会对撤稿事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实施作者曾借助第三方机构来完成投稿。这些第三方机构不仅提供语言服务,还提供论文代投,甚至论文代写、论文出售等越过学术道德底线的所谓服务,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链。韩启德说。

报告会上,韩启德代表中国科协郑重重申,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五不行为准则:不由第三方代写论文;不由第三方代投论文;不由第三方对论文的内容进行修改;不提供虚假同行审稿人的信息;不违反论文署名规范。

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强。有什么样的学术品格和氛围,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和人才。韩启德强调,若再发生类似问题,所在单位要坚决处理。发现一起,查办一起,对学术不端行为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效应。

 

18.职教大国是如何培养学徒

2015-04-21 高等职业教育网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在部分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国际学徒制的发展已有上百年历史,关于它的改革和调整至今仍在继续。本期国际教育版选取学徒制发展较好的国家,将政策经验和改革问题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及发展提供借鉴。——编者

德国:行会承担职业人才培养

226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德国1月份就业人口为4250万人,就业率同比上升1%,就业人口同比增长41.2万人。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就业率居高不下,其中主要原因被认为是面向学生的企业学徒制。

在学校教育诞生之前,学徒制是人类社会技术传承的主要手段。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引发了生产方式变革,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传授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应运而生,并逐渐取代了传统学徒制。然而学徒制并没有消亡,而是以不同形式保留,甚至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发展。在德国和瑞士等国,人们还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了最早的现代学徒制度。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1883年,位于瑞士巴塞尔的社会政治学会,在对当时工业化程度最高的英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研究基础上,参照法国行业教育情况,首先提出了建立将学校教育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新型学徒制模式。在德国,这一模式在大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等的努力下发展成为后来著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

在德国,行会是行业的自我管理组织。德国有多个行会,如工商行会、手工业行会、农业行会和律师行会等。从对职业教育的贡献来看,工商行会和手工业行会最为重要,它们管理的职业培训合同数分别占到了德国培训合同总数的60%30%,即工商行会和手工业行会承担了德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国的90%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典型的分离式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管理由不同部门承担,管理机构和教育机构有较强的独立性。在此,行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德国2005年修订的《联邦职业教育法》将行会定义为相关领域职业教育的组织者,并确定其管理责任。行会对职业教育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职业教育《培训合同》的管理。学徒与培训企业签订《培训合同》,是学徒制最重要的特点。德国《培训合同》的标准文本由各行会负责制定,一般至少包括培训性质、课程内容、培训阶段及其目的,以及提供的培训活动方式、培训期限、企业和培训机构之外提供的培训课程、每天正常培训的时数、培训津贴金额及其支付方式、假期、解除《培训合同》的条件等。合同签订以后,培训企业将一份签名后的合同文本交给学徒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将签订记录上交给所属行会。

其次是行会组织的职业教育证书考试。《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凡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均应举行结业考试。职业资格证书的结业考试由行会负责。行会负责建立任期五年的考试委员会,成员是所涉及专业领域的专家。在考试委员会成员中,雇主和雇员方的代表比例相同,并至少有一名职业学校教师。雇员方代表由雇员所属工会和辖区内关心职教的独立社团推荐。

根据《联邦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行会应颁布结业考试规则,规定准考条件、考试方式、考试的分段、评分标准、考试证书的颁发、违反规则的后果及补考的可能性。

此外,德国的职业教育审查与监督细致严格。行会代表国家对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元”——企业培训进行资格审查、日常管理和监督。《联邦职业教育法》第32条规定:主管机关(指行会)要注意审查确认培训场所的资格以及培训者(实训教师)提交的个人资格和专业资格,如审查发现缺陷但可补救而不致危害学徒时,行会应责令有关培训企业在限定时间内补救。

根据规定,德国所有企业均须加入相关行业的行会。行会设有地方性机构,负责管理各自辖区内的职业教育。德国目前有96家工商行会,代表着三百多万家工商企业。行会在人事、财务及组织方面享受完全独立的权力。同时,工商行会也承担着大量的公益性任务,其负责的培训职业超过了180个。

各行会组织还会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如最近德累斯顿工商行会的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德国企业通过实施学徒制培训并没有带来资金的净投入。相反,55%参与自我测评的培训企业在学徒制培训中实现了净收益。不仅如此,企业内培训(学徒制的企业部分)在成本收益与培训质量之间也存在着积极的相关性。这些职业培训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活生生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澳大利亚:将灵活多样发挥得淋漓尽致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大力发展学徒制,不断推出重要改革,如1973年的国家学徒制支持计划1998年的新学徒制改革等。当前,各种学徒制被统一在了澳大利亚学徒制的框架下。

一系列的改革不仅使澳大利亚学徒制在规模增长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更使澳大利亚摆脱了英国追随者的阴影。总体来说,澳大利亚学徒制将灵活多样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澳大利亚学徒制根据学徒要取得的资格认证等级来划分层次。它所覆盖的等级非常广,包括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二级至六级的各种资格认证,相当于我国的初中至专科层次。学徒制和受训生制是澳大利亚学徒制的两种基本类型。其中,学徒制通常在传统行业,入门级水平至少为资格框架的三级或四级证书,时间通常为三至四年,较为稳定,比如学徒期间企业更换业主,新的业主必须继续学徒培训合同;取消学徒制需要所有相关方的同意。而受训生制以服务业为主,资格认证通常在二级和三级水平,时间为一至两年,稳定性较差,比如学徒期间企业更换业主,新的业主可以终止学徒培训;任何一方都可以单方面解除培训合同。

在这两种基本类型的框架之下,澳大利亚还开发了兼职学徒制学校本位学徒制等新学徒制类型。兼职学徒制面向兼职就业者,由于兼职工作的性质,学徒制周期相对较长。学校本位学徒制面向1112年级的在校生,也是一种兼职性质的学徒制,学徒的在岗培训仍然在企业完成,只是时间比例较小。

澳大利亚学徒制的行业职业覆盖面非常广,从传统行业到新兴服务业,有五百多种的职业可以选择。15岁以上的任何人都可以参加澳大利亚学徒制,包括毕业青年、在校生、成人求职者和在职员工。

从年龄分布上看,25岁及以上年龄的参加者占比超过了四成。据2011年澳大利亚媒体报道,当年澳大利亚有13名学徒超过70岁,年龄最大的为77岁。性别分布则在不同职业和行业差异很大,与行业职业做从业者的性别偏好是一致的,比如汽车、建筑行业以男性为主,美发、护理行政以女性为主。

澳大利亚是联邦制的国家,各州的领地高度自治。澳大利亚学徒制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层面的专项改革计划,各州在执行上仍有很大的自主权。以学校本位学徒制为例,新南威尔士州和西澳大利亚州没有规定学徒的最少工作时间,而维多利亚州要求学徒每四个月的周平均工作时间至少为13小时。

在校企的教学实施层面,澳大利亚学徒制的开展方式也非常灵活。受益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用户选择策略,雇主和学徒可以自由选择注册培训机构来提供脱岗培训。通常的做法是在雇主和学徒达成学徒培训意向后,由他们共同选择一家注册培训机构,三方经过沟通协商,再共同制订并签署一份专门为雇主和学徒订制的培训计划。只要能达到培训包的能力要求,注册培训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都可以自行决定。

除了雇主直接招募学徒的模式以外,澳大利亚还创设了集团培训组织的学徒招聘模式。集团培训组织在本质上是一种中介机构,他们直接招聘学徒,然后把学徒派遣到相关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工作,同时也把脱岗培训外包给职业院校。

在这一模式中,与学徒生产生雇佣关系的是集团培训组织,由集团培训组织向学徒生支付工资,企业则向集团培训组织交付服务费。该模式解决了小微企业难以单独完成学徒培训、亦不愿承担雇佣风险的问题。英国当前新推行的学徒培训中介模式就是这一模式的翻版。

澳大利亚学徒制的评估认证方式也非常灵活,强调能力本位和模块化。评估基于培训包中的各能力单元,没有统一的形式要求。学徒每完成一个能力单元的学习且通过考核,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完成证明

学徒还可以通过先前学习认可当前能力认可的策略直接获得完成证明。当学徒获得了某一资格认证要求的所有能力单元的完成证明时,就可以向各州培训局申领这一资格认证。

然而,硬币总有两面。灵活多样带来的并不总是成绩,它同时也使澳大利亚学徒制背负着问题和争议。其中最受诟病的是学徒培训质量,尤其体现在低完成率上。据统计,澳大利亚学徒制的完成率不足五成,其中第一年就放弃学习的学徒就占了三成。放弃的原因中最核心的是对学徒培训质量不满。其次,澳大利亚各州自治的学徒开展方式,虽然照顾了地方差异,但各州学徒制的执行口径差异,却使得学徒难以在州际流动。

澳大利亚以灵活性和多样性发展现代学徒制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其灵活性和多样性背后的问题也同样值得我国反思。

瑞士:学徒制有法可依

日前,瑞士教育专家,苏黎世大学教授乌席·巴克斯-盖勒讷谈及瑞士职业教育时表示:只有企业最了解它所在的行业需要什么样的学徒、什么样的技术,这样才能保证这些学生的就业。其实,发源于中世纪行会培训的学徒制如今就是瑞士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

19世纪中叶,瑞士联邦宪法就明确了联邦政府有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20世纪初,联邦宪法补充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有权制定统一的工业培训规章,从而确立了联邦政府统一管理职业培训的权限,也为瑞士现代学徒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0世纪30年代,瑞士出台了《联邦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明确由联邦政府统一管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得到了肯定和保障。

《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学徒有义务去职业学校学习相关课程并参加职业培训考试。承担学徒培训的职业学校必须达到相应的资质标准,而参与学徒培训的工商业、手工业企业必须与学徒签署合法的学徒合同。之后,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又对该法进行了数次修订,每次修订均有力地推动了学徒制的发展。

2004年,新一轮修订的《联邦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各个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该法把之前未包括的社会、教育、卫生、艺术等领域的职业培训纳入了联邦政府的管辖范围,并对学徒合同、学徒学习期限、学徒的学习方式、接收学徒的企业、学徒的师傅、学徒制参与各方的责任、考试的组织与资格证书的颁发、监督与惩罚措施等进行了明文规定。

在职业教育法之外,瑞士对农业的学徒职业培训有单独立法,瑞士红十字会负责护理行业的学徒职业培训。劳动法确定了学徒培训合同的法律效力,保障学徒在劳动中应获的利益,调解学徒在培训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纠纷。保险法使学徒在成为失业人员时,还能得到就业前的职业培训。

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下,瑞士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各个环节,不仅有法可依,而且在实践中也做到了依法治教。

在瑞士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州政府、企业与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三方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承担着全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使命。

《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联邦政府、州政府和行业组织承担职业教育资金的投入,州是公共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其投入比例占整个职业教育经费的3/4,而联邦政府的投入比例则应达到公共职业教育经费的1/4

学徒合同是联邦政府强制推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化合同,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学徒和培训机构的共同利益。在瑞士,年满15周岁并完成了义务教育的适龄青年,必须与培训机构的师傅签订学徒合同,并且合同经过州政府部门的审核批准后,才能成为《联邦职业教育法》所承认的学徒。合同一旦签署,在有效期内,任何一方均不得单方面中止合同,而任何对合同内容的更改,都必须经过州政府部门的审核同意。

《联邦职业教育法》对从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训人员、培训机构培训人员的任职资格均有明确规定,入职者不仅需要修完相应的课程和获得相应的文凭,而且需要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入职后,还需要参加由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组织的培训,以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学位。要想成为学徒的师傅,必须具有较为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并接受专业培训,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后,才能获得由联邦政府颁发的师傅资格证书。

为了保障学徒培训的质量,《联邦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学徒制参与各方应对培训质量负责,联邦政府主导制定质量标准并监督执行。

在瑞士,专业通用培训章程是联邦政府颁布的全国性通用培训条例,在培训质量保障方面设定了翔实标准与严格要求。其中,学徒的培训行为记录就包括培训企业行为记录、职业学校行为记录、行业培训课程行为记录三种。行为记录客观地反映了学徒的培训进程,从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等多方面保证了培训的质量。

学徒期满时,学徒要参加由本地区考试委员会组织的毕业考试,考试内容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学徒考试合格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成为正式的工人,也可选择考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

 

 

                                                                   主编:夏江

                        执行编辑:吴宏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0一五年十月八日

 

 
 
 

 

上一条:2015年第4期(总第39期)
下一条:2015年第2期(总第37期)

关闭

版权所有©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6284号
地址:内江市东兴区汉安大道东四段199号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信息中心    电话:0832-2560122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