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咨询 >> 职教改革动态 >> 正文

2016年第2期(总第41期)

2017年03月30日 23:16  点击:[]

2016年第2(总第41)

 

发布时间:2016/6/3  17:30:32

浏览次数:43      

 

 

职教改革动态 
   
2016年第2(总第41) 
   
本期目录

 

1.  李克强: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

2.  教学组织方式不改,项目教学只是“换汤不换药”

3.  职业教育如何不再做低分考生“收容站”

4.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

5.  教育部党组: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6.  职校生不等同于差生,人人皆可成才

7.  不允许出现没有“做”的课堂

8.  教育部:正研究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9.  四川:今年高考将实现5个增加

10. 国办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

11. 教育部:顶岗实习报酬不低于同岗试用期工资80%

12. 用好互联网+,读懂“95后”高职生

13. 教育部就业服务开发处有关负责人做客微访谈

14. 从公益活动中成长起来的草根创业者

15. 创业新政策,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16. 许法卿:一名专科毕业生的创业奇迹

17. 天使投资人眼中的大学生创业

18. 我省为全民阅读"立法"

 

 

 

 

 

 

 

 

 

 

 

 

 

 

 

 

 

 

 

 

 

 

 

 

 

 

1.李克强: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

2016523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新华社北京520日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52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主动作为,千方百计促就业扶创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成绩来之不易。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各级政府一定要把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当前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措施想得更实,工作抓得更紧。要进一步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加强就业市场供需衔接和精准帮扶,多方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商事制度改革,为广大毕业生投身创业创新清障减负,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加快发展新经济,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更多适合高素质年轻群体的就业岗位。各方面同心协力,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作出新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认为,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要深入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会议强调,要以经济发展促就业,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成长,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要以政策支持促就业,落实并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畅通就业渠道,引导更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微企业就业。要以创新创业促就业,放宽市场准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要以强化服务促就业,制定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形成涵盖学校内外各阶段、就业创业全过程的一揽子措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更高水平、更加优质的服务。

  会议指出,要主动适应就业创业新格局,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建立完善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动态调整机制,从根本上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训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大潮中书写精彩人生。

 

 

2.教学组织方式不改,项目教学只是“换汤不换药”

2016329日    来源  中国教育报

许多职业院校在项目化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开发出一批项目化课程及教材,花费了大量资金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该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具备了物质条件,学校教师和管理层的积极性也非常高。但是,改革不同于搬砖砌墙,不是花了力气就会有成效,而是需要耐心调研和精心设计,制定方案比实施方案更为关键。其中,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就是:许多职业院校的项目化教学仍在传统教学组织方式下进行,以原来的教学班为教学单位,由一名教师指导几十名学生,与项目化教学要求完全不符。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包括招生计划、财务预算、师资配备、教室布置、基础课教学等,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学组织者还不懂得如何改变教学的组织方式,或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教学组织方式需要改革。在教学改革研究中,很多人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上,对教学组织方式有所忽视。事实上,多数职业院校都是照搬照抄政策文件,或者模仿其他院校的做法,不能根据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改革设计,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种状态显然不能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要,职教改革必须走向更深层次。

为了确保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组织者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应该围绕调研发现的问题科学设计改革方案,实现教学改革的精准发力。

一是明确教学改革目标。毋庸置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目标。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各不相同,需要找到工学结合的具体形式和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有的专业可以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有的专业就不可能。职业院校应该以解决学校教学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不必非得等政府发了文件才改革,也不能按着一个套路生搬硬套,更不能仅仅给别人摆个样子。改革是为了提高质量,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只是让政府推着走,没有学校的具体目标、专业的具体目标、课程的具体目标,文件说什么就改什么,不敢越雷池半步,那就如同一个只吃药不养护的病人,药效很难发挥出来,即使病愈也会再次复发。

二是全面设计改革内容。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教练式的专业教师队伍和高素质的基础课程教师队伍是人员条件,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物质基础。除此之外,改革的成功还有赖于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其中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改革内容。传统的学科式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和并行课程编排方式,效率高成本低;而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个性化教学,需要配备更多的教师,通常一个项目组只有十几名学生,教学效率低而成本高,这也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教学方式改革与教学组织方式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两个轮子,既需要有教学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又需要有教学管理创新能力的教学组织者。

三是选择合理的改革路径。改革是探索新的路径,不能依靠原有的经验,更不能凭主观喜好。职教改革就是在认识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使已经偏离轨道的车轮再回到正确轨道上来。从我国职业院校的实际来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该是一种诱致性改革,任何强制措施都很难取得预期效果。职业院校在改革设计中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建立起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减少模式转换的时间;二是搭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平台,在招生、师资、预算、场所、设备等各方面都形成支撑改革的管理制度体系。

 

 

3.职业教育如何不再做低分考生“收容站”

2016530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全国高考将于67日打响,在这场略显残酷的分流考试后,高三毕业生或有过半人数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相比关注度更高的本科生,这部分考生的体量之大及去向同样不容忽视。作为高考大省的广东,本科录取率不足五成,职业学校仍是不少学生的出路。但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缺位明显,学历导向压制就业导向,职校学生合理就业并不容易。南都记者整理发现,最近两年,国家曾出台多个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的相关意见,但具体的落地效果仍有待时间检验。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向南都记者指出,职校办学定位偏差,人才培养质量堪忧,最终导致这部分学校的毕业生成为最难就业的群体。南都记者将从职业教育现状和政策走向入手,从本周起推出职业教育现状调查系列报道。

最大问题是观念,然后才是制度和管理

长期以来,作为本科录取的后备剩余产物,职业教育学校录取向来被认为是非高分考生的收容站。与本科相比,职业教育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更低的教育层次,而非另一种彻底不同的教育类型。

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职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首先是观念问题,后面才是制度和管理问题。国家现在很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包括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也出台了相关战略,但社会上还存在对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态度。他指出,一般来说,在中学阶段,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万不得已才报考职业学校,高考招生中也是存在类似情况,一直以来,我们把职业教育当作一种教育层次,觉得它低于本科教育,而不是把职业教育当成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无论在教育管理还是在教育评价中,很多人自然而然地不把职业教育学生当成高级人才来对待,结果导致了职业教育陷入很大的困境。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投入高于普通教育

国内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招了旅游专业的学生过来实习,发现用不上,态度、理念、技能都跟不上,怎么招待外国人都不懂,企业还要再花时间去培训。日前,澳门公立高校澳门旅游学院来到广州举办招生活动,澳门旅游学院院长黄竹君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黄竹君认为,出现这一情况并不少见,最重要的原因是职业教育的缺位。而导致这一缺位现象的,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应相应专业的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以澳门旅游学院的厨艺管理专业为例,对于一年级学生至少每人会配备一套锅炉餐具等,让学生在结束理论课程之后可以动手实践,而类似的硬件投入花费并不少,并非每所学校都能够达到类似的水平。

二是人才的缺乏。我们有很多老师是公司的中高层,或者有很丰富的从业经验,转聘为学校老师,黄竹君向南都记者表示,这些具备职场实战经验的老师,在某种程度上很好地补充了学校职业教育的缺失,而目前国内高校此块人才资源仍是相对匮乏。

再者,课程设置同样非常重要,黄竹君认为有目的性的、不同形式的实习,再加上理论课程,两者的结合是最理想的。而国内高校容易出现的情况是,一边倒设置很多理论课程,用学分绑架学生。另一种情况是漫无目的设计多个实习课程,但对学生的职业培养并没有起到相应作用。以澳门旅游学院自身为例,和全球85所院校及旅游机构合作,并和500家旅游及服务业的领先企业保持紧密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南都记者翻阅近年的《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报告》发现,广东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黄竹君所说大概相似,主要包括了基础能力薄弱、缺乏深度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

在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往往远高于普通教育,但广东则相对倒挂,校企合作方面,则仍比较单一、层次较低,主要停留在学校依托企业解决学生实习的层面,而非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此外,中高职之间本身的衔接也不顺畅,比如一家银行要求员工至少有大专学历,那么中职期间学习金融的同学若无法升上高职,就早早被断了面试路。

突破口或在企业与职校更有效对接上

此前有研报称,和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职业教育目前仍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体。但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技工荒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改革仍处在投入效率相对较低、尚有较大提升空间的状态。

熊丙奇告诉南都,职业教育要改变现状,就是要改变一系列的制度,是一个深远的问题,背后又涉及到政府部门放权改革的问题,例如学校过去简单地被分成一本、二本、三本,但现在这种趋势有所淡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但是例如985211之类的大量工程性计划对学校的划分,仍然把学校进行了分等级归类,行政部门管理的模式要从中放权,政府的职责是要往给所有方面的教育制造平等机会的方向走。熊丙奇认为,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企业性和市场性特质,但政府某些程度上管理过多,而且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很多时候也还是政府部门给出的行政改革,所以改革的目的不够明确,职业学校怎么发展,应该适应市场需要,政府不应该过多干预课程的设置,落实职业学校自主设置课程的权利,由此一来,学校自然而然就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活力也就体现了,否则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但职业教育却还是老样子。

熊丙奇指出,国家近年来提出了很多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意见,包括简化行政评审、制造现代职业教育平等环境等,还要求企业在职业学院建立学徒制度,但说到底还是在执行过程难以落实

具体到高等教育方面,熊丙奇则认为,近年来高等教育体量增大,高校在校生已达到3700万规模,但很多人仍只是盯着少数极为优质的高等教育学位,认为除了这部分学位以外的学位价值不大,这也导致了学生本身觉得进了高等职校前途不大,进而更导致了高素质制造业人才的缺失,这就是长期观念和制度转变不过来的后果。办好教育并不是办好小部分高等教育,而是全体的教育,职业教育办不好的后果是导致学生的素质不够优秀,这就满足不了制造业的需求,制造业得不到优秀人才,企业架构也会比较低端,导致员工工资低,那么报考职业学校的人就越来越少,又导致了职业学校办学质量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熊丙奇还认为,现在国家倡导工匠精神,力推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但职业技术学院不容易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也是个大问题,一个比较便捷的方法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在企业与职校更有效的对接上,政府部门应该让对接的前端更顺畅,打破原有制度。熊丙奇指出,一些工作岗位招收应届生时脱离实际、过分强调学历,直接把职校生堵死

 

 

4.“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

2016513日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工匠精神的认识,当前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危机,就是对工匠精神认识普遍的庸俗化、表浅化。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应该树立的理想,却也是学校职业教育容易忽视的一个盲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原因很多,关键是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缺乏理论上的拓展,缺乏理性的提升。

  正确认识“工匠精神”

  实际上,工匠精神应该从三个层次去理解把握。

  第一个层次,了解什么是工匠。工匠,是长期受到工业文明熏陶,训练、培育出来的一种专门人才。这种专门人才,是在整个专门、专业活动中掌握技能、技艺和技术的人才,要达到一定高度才能称之为工匠,一般的小手作、一般的简单熟练工,不能称之为工匠。也正因为这样,工匠一定是与工业文明的发展、熏陶和浸润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个层次,了解工匠的精神境界。工匠的精神境界有着独特的界定。一般来说,跟工匠匹配的精神,首先,应该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在专业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其次,应该具备强烈的专业追求,把这种不懈的追求,贯穿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作人生的一个目标;再其次,应该具备坚定的专业操守,为了自己的专业坚持,舍得放弃诱惑,坚持企业忠诚,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寄托在对专业的奉献上,这才是工匠具有的一种精神。

  第三个层次,在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的基础上,去看待工匠精神这一整体的概念和确切的内涵。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只有从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这三个特征来把握工匠精神,才能够对工匠精神有一种源于职业教育,又高于职业教育;源于工业文明,又进入后工业文明;源于教育,又跳出教育去看待的一种教育的理想境界和形而上的追求。

  工匠精神应该成为学校职业教育的灵魂,成为每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对工匠精神要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和理解,片面的、庸俗化、表浅化的理解,会对职业教育产生极大的误导。首先,工匠自身的技能、技艺和技术是他们的物质载体和最根本的职业生涯的追求;其次,他们与之相称的独特精神表现为他们对自己专业独特的职业态度,没有这种职业态度,他不能够将自己的专业变成自己生命存在的方式;再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工匠要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有创新能力,要有最终的社会人文关怀。工匠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就是人文素养的培育,如果没有人文素质,就不可能有职业态度的端正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专业上不懈的创新动力。

  “工匠精神”价值何在

  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显而易见。

  第一,它是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精神成果。这是对该成果的一种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的具体化理解。只有从这个角度去把握,我们对工业文明的精神成果才能够有正确的认识,而我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也就有了一个与世界文明接轨的桥梁和纽带。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以,职业教育在本质上,就应该以这种精神成果,作为自己的价值根本和导向。

  第二,它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标杆。只有这样去理解工匠精神,才能够为职业教育树立一个志存高远的工作标杆,使得职业教育免于陷入培育、生产机器人的尴尬地位,才能走出终极教育、次等教育的认识误区。而且,职业教育确立这样的标杆,会给职业教育带来全新的、本质性的改造,即:让它不仅见技术、见技能,也能见人的素质素养,见人的全面持续发展。

  第三,它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只有这样去理解工匠精神,才能既将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又使职业教育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和选择。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具体到职业教育,要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精神内涵,有独特的灵魂。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并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给职业教育灌注丰富的思想内容,才能提升职业教育真正的人文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给职业教育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质和亮点。所谓职业教育要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它的,就应该包含着工匠精神

  第四,它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这样理解工匠精神,并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必然会给职业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因为,只见物而不见人,只见技能、技艺和技术,而不见精神,这条路走不下去。因此,必须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在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上,在教育方法的创新上有一系列的变革,从而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有极强的人文性、价值性和思想性。经常听到企业在录用职业院校毕业生时,会更重视,这实际上表明了人才的生命力之所在。所以,对工匠精神的正确理解,以及对它的适应与培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指导思想。

  第五,它是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将工匠精神的正确理解引入职业教育,并向社会广泛宣传,对于改变职业教育的形象,对于调整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社会真正认识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因此,我们不能小看工匠精神的培育以及向社会宣传的意义和价值,它能够跟劳动、技能和创造紧密地结合起来。

  从这五个方面来说,必须要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领域把它作为全新的工作指导思想。

  “工匠精神”如何培育

  第一,职业院校在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要从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求出发,摒弃普通教育目标的制约,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对于职业教育的价值,从而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想武器,奠定现实基础。

  第二,职业院校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那就必须在课程设置、实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中加强理性教育的内容。通过必要的人文课程的学习,必要的职业生涯教育,必要的技术理性培育和引导,使得职业院校整个教学过程包含良好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学生能力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

  第三,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的落实上,必须利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平台,加强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从而使工匠精神与技术活动、技能培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内化于学生的精神之中。

  第四,职业院校在师生共同成长的实践中,要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抓手和载体,给学生、教师一个密切互动、共同成长的机制,只有这样,精神培养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机而又有效的、教与学统一的过程。我们经常以为技能的培育是学生的事,精神的培育也是学生的事,殊不知,精神的培育离开了师生的共同成长,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所以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于职业院校的所有教师,都是一次全新的教育改革、教育理念创新的挑战。

第五,职业院校在自身文化软实力构建过程中,要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切入点和制高点。一方面在院校构建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以这种文化软实力向全社会推送“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显然,只有弘扬“工匠精神”,才能真正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才能有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生存的社会基础。因此,所有职业院校必须提高社会责任感,在自身文化软实力建设中,以“工匠精神”培育为重点,将劳动、技能和创造的价值和意义,向整个社会宣传。

 

 

5.教育部党组: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2016520日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今天,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突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重大部署。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亲切鲜活,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为新时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会议强调,教育部机关、各地各高校要迅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讲话精神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研究制订学习贯彻的方案举措。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各院系和研究机构要开展专题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座谈会、学习报告会、理论研讨会等,深入领会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持续推动学习活动深入开展。要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反映各地各校学习情况,迅速营造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浓厚氛围。

  会议对贯彻落实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阐释,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要大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发挥高校理论工作平台重要作用,把高校真正建成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和宣传的坚强阵地。二是全面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质量。要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努力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加快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四是培养造就高层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要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各类人才支持计划,大力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人才培养培训。五是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要强化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改进科研组织方式,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要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改革,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共同构筑良好的学术生态。

 

 

6.职校生不等同于差生,人人皆可成才

2016.5.10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一方面成绩卓著,领导重视,国家支持,社会称赞,就业率高;另一方面,以高考成绩论英雄的落后观念仍大有市场,许多职业院校学生仍处在高考失败的阴影中,亟待树立走向新生活的信心,社会上乃至教育界对职校生也有偏见。摒弃“分数决定论”的错误观念,树立积极学生发展观,倡导积极发展、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思想,培养支撑制造业强国崛起的大国工匠,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起点。

    有怎样的学生观就有怎样的教育观和管理观。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秉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优势和智力特长。因此,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而不是按照既成的标准去生搬硬套,消磨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高考中没有取得高分的学生,并不意味着在职场中不能取得“高分”。

    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在于找到每个学生的职业志趣,然后使职业志趣和专业选择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使学生找出适宜自己做的事业并坚定自己的信心。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转变观念,不能仅关注学生“可能的”缺陷,而要对学生保持积极关注,注意挖掘他们积极发展的潜力,鼓励他们成才。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及其家长转变成才观念,增强学生的品德自信、能力自信、形象自信、成才自信,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一是尊重学生,真诚接纳。根据积极青少年发展观的理念,所有的青少年都需要并应该得到来自成人的关怀、支持和引导,与成人保持持续、稳定、积极的关系,职业教育的学生同样如此。或许我们从来不曾试图去理解职校学生的不易,他们承载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来自自我成长过程中的挫败感。因此,我们要明确一点,凡是来者都有进取心,都有可取之处,都是可造之才,要积极接纳他们。接纳本身就是最大的鼓舞和尊重,尊重的基本满足就可产生巨大推动力。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支持更多表现在经济上,而精神层面的理解支持相对贫乏;学校教师更多强调行为上的约束以便管理,心理上的疏导和尊重急需加强。

    二是发现优势,培养信心。无论从品格的角度还是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突出优势品格和智能组合。传统的学生观重在弥补不足,积极学生发展观在于发挥优势。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好教师不是他的教育理论比别人高超多少,不是他的教学方式比别人先进多少,关键在于他的眼中是否有学生,并基于“人生而不同”的体悟,始终用开放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让他们能在课堂中各得其所,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欢欣。

    三是积极期望,提供帮助。很多职业院校学生,不是本身不想学习,而是看不到自己有多大希望,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边缘。这种现象根源于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不客观,仅仅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适应逆境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绝望。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抱有积极期望的同时,要学会发现学生的优势,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潜能优势,并发挥自己的优势。还有些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是不懂得道理,而在于不知道如何去做,教师应该授人以渔,在教学生如何学、如何做上多动脑筋,而不是停留在讲道理上。

    积极学生发展观不仅是传授知识、教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人品、人格。当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和较为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社会,在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认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职业院校的教师更要奉献一份特殊的爱,引导学生发挥潜能、健全人格,逐步使学生树立品德自信、能力自信、形象自信、成才自信。

  

 

 7.不允许出现没有“做”的课堂

——武昌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纪实

2016.5.24 来源:中国教育报

    走进武昌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教学的课堂,你会发现教师很“清闲”,学生很忙碌——忙着看书,忙着做账,忙着讨论……没有人玩手机,也没有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这种课堂氛围是怎么营造出来的?

    该校会计学院院长余浩介绍说,正是因为学院会计专业教学始终坚持“以做求学,以学定教,以行获知”的教学理念,提出不允许出现没有“做”的课堂。

    五步教学法:打造不一样的课堂教学

    该校会计专业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了教学做合一的多种方法,其中普遍适用且最为有效的是“任务驱动的五步教学法”,即每次课都通过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以做求学的目的。

    第一步,任务下达。在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围绕工作任务,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因此,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向学生明确下达工作任务。严格地讲,工作任务是由课程设计者设计、教材编写者在教材中提出来的。任课教师在向学生下达工作任务时,就是落实教材提出的工作任务,界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质量和数量。由于学生在接受工作任务时,并不具有完成此项工作任务的能力,所以对他们来讲,工作任务是学习的载体,是达到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

    第二步,知识导学。针对学生在接受工作任务后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教师不要怀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能力,应因势利导,做好知识导学工作。在这一环节,教师不应采用系统的讲授法,在此的唯一职责全在于一个“导”字,“导”的起点是学生存有的“问题”,“导”的终点是学生的“习得”,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到的知识。

    第三步,动手操作。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应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在这个环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操作难度不大的工作任务,可指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操作,这时教师主要是做好引导、答疑、纠偏等工作;对于操作难度较大的工作任务,单个学生独立操作有困难的,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攻关,在小组内,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研究,就如何动手操作充分发表意见,在此期间,教师也可深入小组进行点拨;对于有些操作难度大的工作任务,教师可进行操作示范,边讲边做,学生则边听边看边做,其中,教师操作示范,可以是工作任务的完整操作示范,也可以是其中难点部分的操作示范,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这个环节,无论以上哪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教和学都是围绕操作来进行的。其中,学生的操作是根本,学生会操作是目的。教师的责任就是要设计好学生的操作任务,组织好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其达到会操作的目的。

    第四步,讨论交流。通过前几步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操作结果如何?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检验和评价。这时,教师应适时地组织讨论交流,以使其沿着有利于教学的方向发展。

    讨论交流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主要有自由发言式、点名发言式、代表发言式等。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在讨论交流过程中都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对学生讨论不轻易下结论,这样有利于讨论深入进行下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步,点评归纳。结合讨论交流的情况,教师应及时进行点评归纳,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评价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要客观具体,既要指出不足、偏差和错误,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要求学生边听评价,边修正其操作错误,尤其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产生操作错误的原因,讲清怎样避免操作错误的方法,要将评价学生操作情况与介绍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二是将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仅结合操作评价介绍相关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将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简明扼要地讲解,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所获得的知识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以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

    三是教师还应进行知识能力拓展,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提升能力。知识能力拓展应是学生已有知识的延伸和现有能力的提升,因此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提升能力的欲望,并且能实现学生学到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一个不一样源于四个不一样

    “会计专业之所以有不一样的课堂,是因为我们有不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实训、不一样的教师、不一样的培养模式。”余浩认为,这五者是系统工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学院会计专业在进行课程重构的基础上,开发了教学做合一的会计系列教材,独具特色。一是教材内容理论实践一体化;二是教材体系工作任务过程化;三是教材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

    走进会计实训中心,你会发现,这个实训中心与同类院校的实训中心不一样,学生进入实训中心,仿佛不是在实训,而是在企业的财务部门上班。还是学生说得好:“会计实训期间,我们感觉不是在学校,而是在企业;不是在实训室,而是在财务处;不是在上课,而是在上班;不是在当学生,而是在当会计。”

    在武昌职业学院做一名会计教师,需要善于运用会计的职业语言进行会计教学,要会学习、会教学、会研究、会做账,还要具备开拓创新、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职业求新、职业操作、职业教学等六种能力。同时,会计教师还需由单一教书的角色转变成职业教学的组织者、职业知识的传授者、职业操作的示范者、职业能力的培养者、职业疑难的咨询者、职业道德的教育者等六种角色。

    该校会计专业采用全程性系统化五级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将能力培养由低到高分成5级,每级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培养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标准等。

    一级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结合理实一体课程的教学,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会计单项操作能力。二级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会计仿真训练,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会计仿真操作的能力。三级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结合会计分岗实操课程教学,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会计角色、财务环境和工作过程的认同感,以及协同进行会计实际业务处理的能力。四级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代账业务的处理,采用真账实做的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独立处理实际会计业务的能力。五级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单位、从事实际会计工作的能力。为了达到顶岗实习的目标,会计专业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尽量让学生进入会计岗位实习,并加强对实习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五级能力的培养遵循职业教育规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由低级到高级逐步递进,由单项到综合形成系统,由学校到企业无缝对接。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该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明显提高。2015届会计专业毕业生谢泉刚刚毕业就创办了一家财务公司,象模象样地当起了公司经理。他自信地说:“我的这一角色在学校就做过,现在做起来轻车熟路并不陌生。”

 

 

8.教育部:正研究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20160428日 来源:人民网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实习工作作出了进一步规范,要求学生参加实习必须签订三方协议,实习单位要合理确定顶岗实习报酬,不得安排高风险实习岗位等。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有关部门正研究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

   记者注意到,本次引发的《规定》对实习单位设置了一些约束性条款,对此,葛道凯表示,参与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是实习单位履行社会责任,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的体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葛道凯说,此次印发的《规定》中兼顾责任和保障。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同时,《规定》也从政府支持、税收减免、协议约束等方面提出要保护实习单位权益,制定措施鼓励实习单位接收学生实习。

  葛道凯强调,有关部门将尽快研究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的《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将从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强化落实现有鼓励政策和提出新的鼓励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企业权益保护。

 

 

9.四川:今年高考将实现5个增加

20160520 来源: 四川农村日报(成都)

 

6月,备战高考的学子将走向考场。今年,我省高考有什么变化?录取有什么新的特点?考生及家长应如何调整状态应对高考?……本版即日起推出《高考在线》栏目,敬请关注相关报道。

记者日前从省教育厅获悉,2016年,我省继续争取教育部协调部委属高校增加在川招生计划,继续争取省外高校增加在川招生计划,继续增加我省地方本科院校招生计划。

今年我省高校招生将实现5个增加。包括: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进一步增加;普通本科招生人数进一步增加;本一批次院校招生人数进一步增加;“211”高校在川招生人数进一步增加;在川部委属高校在四川的招生人数进一步增加。

同时,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518日,四川农业大学召开了2016年招生政策发布会。据悉,2016年四川农业大学面向全国招生总计划数为9120人,其中面向四川省本科招生计划数为6086人。

值得注意的是,该校普通本科类全面进入一本招生。同时,在川一本计划招生人数较去年增加了900人,增幅达20%。学生经录取入学后,共有两次校区内申请转专业的机会,分别在第二学期和第四学期。

四川农业大学有雅安、成都温江、都江堰等3个校区,共包括24个学院,“3个校区位置不同,但报考代码一致。”该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杜彬介绍,今年,该校共有84个本科专业招生,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杜彬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该校今年的自主招生将在612日举行。感兴趣的考生和家长,可随时关注学校动态。

 

 

10.国办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

201605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华社北京59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作出部署。

  《方案》强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对于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要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形成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新动力。

  《方案》围绕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构建支撑服务体系、完善创新要素配置等,部署了8个方面、26项重点任务。

一是围绕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发布转化一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投资规模与带动作用大的科技成果包,探索市场化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二是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批机制灵活、面向市场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加强科技成果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开展成果转化。三是建设一批符合特色产业需求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加强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开发,发挥技术开发类科研基地作用,推动更多共性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四是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国家技术交易网络平台,鼓励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市场发展,完善技术转移机构投融资、科技成果评价、知识产权服务等功能。五是推动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互动融合,建设一批以成果转化为主要内容的众创空间,支持以核心技术为源头的创新创业。六是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军人才纳入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培养专业化技术经纪人。七是建设一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与模式。八是发挥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的杠杆作用,支持地方加大投入力度,运用投贷联动、众筹等金融手段,拓宽资金供给渠道。

 

 

11.教育部:顶岗实习报酬不低于同岗试用期工资80%

20160428日来源:中国教育报

记者427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中要求,实习单位参考本单位相同岗位的报酬标准和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工作时间等因素,合理确定顶岗实习报酬,原则上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试用期工资标准的80%,并按照实习协议约定,以货币形式及时、足额支付给学生。

  据介绍,这是首次提出顶岗实习学生报酬底线,从而避免廉价劳动力现象发生。

  规定要求,职业院校和实习单位不得向学生收取实习押金、顶岗实习报酬提成、管理费或者其他形式的实习费用。对顶岗实习学生占实习单位在岗人数比例作出约定。明确顶岗实习学生的人数不超过实习单位在岗职工总数的10%,在具体岗位顶岗实习的学生人数不高于同类岗位在岗职工总人数的20%

  规定明确,对不适宜学生实习的情况,如安排一年级学生顶岗实习,安排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等,均予以了明确禁止。

  规定指出,学生参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前,职业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应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未按规定签订实习协议的,不得安排学生实习。

 

 

12.用好互联网+,读懂“95后”高职生

2016426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高职“95后”时代的到来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原来许多有效的管理制度面临挑战,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创新驱动高校管理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互联网+对“95后”高职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反映在人文特征上的互联网情结、热衷于虚拟世界的体验与建构,兴趣支配下的学习能动等,需要从互联网思维破解。

    实时课堂与虚拟课堂功能的互补,大专业与专业“小”方向定制,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功能上重新定义,课堂如何“玩转”手机,如何对待处置学生“缺课”等现象,互联网+倒逼高职院校的传统管理。

    问题聚焦:

    高职教育当下绕不过去的几个“坎”

    “老”教师们的困惑:1995年以后出生的学生开始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日制学生的主体,面对这些“95后”,60后、70后的“老”教师们普遍感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这究竟是哪儿发生了问题?当下的高职生,不带笔进课堂、没有写笔记的习惯已经很常见,唯有手机形影不离,这样的课堂教学如何管?高职生逃课现象不断在漫延,许多课程教学维系的“尚方宝剑”是考勤及旷课处罚,但有的学生不到课堂也能学好考好,这样的学生好还是不好?

    想转专业是不少高职生的苦恼,其中两种情况居多:一是入学时因高考分数所限,只好服从专业调配,但入学后“初衷”难改,对调改专业没兴趣,学态消极;二是报考时对专业缺乏深入了解,进校后方知与自己的求学期望和爱好兴趣不相符,以致学习主动性差。基于学生个性化优势兴趣的发展,高职专业互通的“绿色”之道该如何建?

    高校中不乏创客族,这类学生边读书边创业,其中创业业绩骄人、头顶“创业之星”“创客翘楚”等光环而学业“挂课”、背负“肄业生”的现象不少,且有日益增多的趋势。面对这类创客学生,学校该怎么办?

    问题探源:

    95后”高职生的成长基因和互联网人文特征及高校管理体制透视

    95后”高职生的成长基因透视:1995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可以说是成长于新世纪的一代人。21世纪过去的20年,世界之变及中国之变,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95后”很多是“浸泡”在互联网中长大,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他们身上的时代印迹也十分鲜明——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和亲近感远远超过前代人;对互联网新媒体极具敏感性,有极强的吸收力;视野开阔知识面广,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多样,心智发展超前,早熟度突出;个性张扬,善于、乐于在虚拟世界中建构和体验,社会交往及现实沟通能力较弱,空虚感较强,等等。

    95后”高职生的互联网人文特征:“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在互联网相伴成长的特殊环境及熏陶下,现代高职生在学习中较为突出的互联网人文特征是——崇尚个性化学习,具有浓厚的自我主体意识和热烈的时尚追求,在兴趣驱动下对课程学习及教师教学的喜厌情绪不掩饰;盛行“拿来主义”,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善于依赖互联网去求解,主体缺少实际调研或向教师请教和与同学讨论的意识;专业定力多向,在校虽归属于不同的专业,但“心猿意马”的心态很广泛,对专业认知的边际较为模糊,喜欢按自己意愿去虚拟“专业”和建构相关的知识体系及培植相关能力。

    高校管理体制窥探:纵向分析高校的管理体制,历史的形成性和时代的渐变性十分突出,这也是教育规律的使然。但从高校管理的“变”与“不变”对应现实社会,尤其是结合教育实际来评估,管理体制的滞后性和固着性较为突出,如专业管理格式化——专业化管理是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基本单位和主要途径,尽管管理手段和技术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内容块状的封闭性强,专业与专业互通的渠道少,跨专业管理机制匮缺。同样,学籍管理中的僵化现象也较明显,特别是面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择课修习,规章里如何实行学分替换,学校定制而又与学生意愿相违的必修课如何适时调整,既定的学籍主导与变化的学生学习主导怎样融通等,问题确实不少。

    问题应对:

    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大专业设置与小方向定制联动。专业与专业认同、专业要求与专业化发展,本质是制度与人(学习者)的关系,根子里就是相对的“不变”与“求变”的统一体,因此,高校没有专业划定是不行的,但是专业的口径宽窄、范畴大小、兼容强弱等仍有调整的空间。针对“95后”高职生自我设计、自学能力强,以及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条件,高职院校专业适宜大口径、宏观化定位,给学生留有足够的个体专业方向选择的余地。学生依托专业再选择具体的、自己想做也愿做的专业方向。学校定专业学生选方向,专业导向与个性化发展诉求相兼顾,这是社会、学校、学生多赢的好事。

    课程理念更新与课程职能重配。高职院校传统教学中,有必修和选修课程之分,前主后辅。互联网时代下,为尽量满足学生优势兴趣的发展和个性化学习,对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功能需要重新定义和再认识。大专业建制的必修课程是大口径的基础性知识讲授和学习,与原来主要承担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教学有根本性的变化。相反,大专业课程匹配中选修课程的权重已经增大,它承担着具体专业方向的专业化学习及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这是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理念及设置的一次颠覆性改革。因为传统教学中必修课程是专业教学的主渠道,而现代的“教”不再以新知识讲授唯一,随着以大院名校统领的精品网络课程的大量推出,相关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可以由学生通过网络课堂在课外自学完成,而传统课堂已经逐步演化为问题释疑和学习成果分享的一种形式,学生自主选修课程则将成为教学的重点。

    课堂上“玩转”手机。当前,许多高校为了防止学生课堂上因手机分散学习精力,斥资搞屏蔽、教室安装电子监控、手机上课时统一管理等,技术方法更新不断,但时间一长都不了了之。那么,让学生将手机“玩”到课堂是否可行?笔者曾对经常在课堂玩手机的学生作过追踪调研,惊奇地发现这些学生课堂上“玩”手机促学习的并不少,他们碰到老师讲的意犹未尽的感兴趣话题,或碰到一个未听懂的问题,或因课堂内容突发奇想产生探究欲望,手机就会迅即派上用场。同时,还发现一些上课经常不带笔的学生共同的做法是把笔记做在手机上,课堂中用手机拍下认为值得关注的信息,课后再结合网上学习扩充做成文件卡,一门课程集成的资料是传统笔记无法比拟的。因势利导,教师如何利用手机功能和学生对手机的兴趣来辅助学习,许多做法也值得借鉴,例如课堂教学中新知识拓展、理论问题解答、相关技能适时模练等,就可以让学生用手机操作。总之,按互联网+的思维审视,手机进课堂,带来的是实时课堂与虚拟课堂的交合,是群体学习与个性学习的互补,教学中引导,借“玩”为学,无疑是“95后”新课堂的新要求。

    拆除滞后的教学管理“围墙”。互联网+的时代,地球变得越来越小,而高职院校的课堂则变得越来越大,东半球欠发达的高校学生也可同享西半球著名教授的课,同门课程有数不胜数的精品课案供选择。与之不谐的是传统的“小学校”围墙仍然很坚固,如学生听学校安排的教师授课是“法定”的,不到课堂视之不学和违纪。教师教学有不同的风格,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不同的喜好,在互联网+的条件下允许学生个性化学习,兼容学生的网络学习与校内课堂学习,传统的束缚有必要废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职生自学的能力和条件已经具备,鼓励他们个性化多样性学习,可以从制度上完善和创新。另外,为了学生个性化优势兴趣的发展,学籍管理中替代课程的制度也可加大灵活性,在学校定制课程外也给学生自主定制学习课程的空间。例如,学生希望选修跨专业的相关课程,在兴趣使然下产生对专业外某些课程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创业体验或实践替代某些课程的实习与实训等。当然,在制度层面要规范,学生应提前向学校呈递调课申请,陈述调整课程的理由,并提出替代课程的名录,在学校批准认同后实施,学习过程由学生自主掌握,学校重在目标及质量的监控和考核。

    由此可见,互联网+的时代性和“95后”高职生主体的特殊性,使得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面临的挑战涉及面很广,实践的选择是遵循规律顺应自然法则,宜“疏”不宜“堵”。

       

 

13.教育部就业服务开发处有关负责人做客微访谈

 20160415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着力扩大就业创业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报告中提出的工作重点,也是关系广大大学生切身发展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大学生创业有哪些优惠政策?怎样选择好的创业项目?415日下午,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服务开发处处长方伟做客教育部“微言教育”微访谈,解答大学生们在就业创业方面的问题。

  今年高校毕业生将增加16万,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微访谈一开始,网友“knox3068”就向方伟抛出了关于2016年整体就业形势的问题:“每年新闻报道都是说就业难,今年到底有多少毕业生毕业,整个就业形势是不是还是很难?”

  方伟表示:“2016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65万人,比2015年增加16万人。整体来讲,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高校毕业生有效需求信息不足及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在直面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同时,方伟也强调:“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国家创新创业战略的逐步落实,将催生许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岗位。同时由于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持续完善,将给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这些都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中的积极方面和利好因素。”

  “2016年哪些行业领域人才需求量大?哪些新兴行业比较火?”网友“1237的微博”提出了这一问题。

  “据教育部新职业网统计分析,以面向2016届毕业生岗位需求为例,按行业分,目前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类、教育培训及科研院校类、机械制造及机电重工类、金融类、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类;按职位分,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销售类、教育培训类、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类、金融保险类、翻译类。”方伟回答。

  担保贴息、收费减免等多项政策出台,帮助大学生创业就业

  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绝非空谈,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众多相关政策。来自无锡的网友“梦里的大学12”向方伟提问:“听说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帮助大学生创业,您能给介绍介绍吗?”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多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税收优惠、担保贴息、收费减免、培训补贴、创业服务、落户限制、人才培养、创业课程、创业实践、教学制度、学籍管理、创业服务等方面。”方伟一口气举出了12个方面的创业优惠政策。

  201511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联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个体司发布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宣传手册》,其中包含大学生自主创办企业流程、创业优惠政策等内容,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重要指导。此外,教育部在201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要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实完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加大创新创业场地建设和资金投入、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等四个方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

  针对网友“学海明珠”回乡创业的问题,方伟回答道:“按照国家规定,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也可以在创业所在地享受有关创业优惠政策。”

  网友“INtoV”和朋友合作加盟了一家教育培训品牌,但是在办理证件时却遇到了问题,对此,方伟表示:“教育培训类企业注册需要前置性审批,要求比较严格,具体要求可以咨询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另外,有关创业的优惠政策各地不一,具体可咨询当地人社部门。”

  在访谈过程中,有很多大学生也像网友“INtoV”一样,在帮扶政策的具体申请要求和流程上有所疑惑。在逐一耐心解答的基础上,方伟建议,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可以多向所在学校和所在地方相关部门咨询,了解具体的政策细则和实行办法,提前做好创业准备。

  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选择优质项目,积极提升自我创业能力

  仅依靠国家利好政策扶持还不够,选择优质的创业项目才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根本。如何选择优质创业项目?网友“倔强偶尔”想听听方伟的建议。

  “大学生对于创业项目的选择更要突出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和特点,扬长避短,可从学生的专业特长、志向兴趣、学校支持、科研项目、国家战略、区域规划、团队效应等多角度、多因素考虑。”

  在回答网友“勤劳的下雨天022”如何进行创业准备的问题时,方伟强调:“创业准备包括很多方面,从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能力的提升、创业投资融资、创业资源的支持、企业经营管理等各方面都要做好准备。”此外,在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方伟建议大学生参加学校有关创业的课程学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创新创业社团、创业培训实训、创业孵化实践等,以提高自身能力。

  有正在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向方伟提问:“创业公司在招聘员工上,有什么技巧么?”

  对此,方伟建议:“初创企业招聘员工不宜太多,应该着重招聘那些对创业有长期思想准备,愿意与创业企业风雨同舟、志同道合的员工。随着企业的发展,再考虑滚动式地逐步扩大招聘规模。”

  高校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帮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

  网友“ht”是一名正在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感觉目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教育部有没有什么帮扶措施,给就业的学生提供点帮助?”

  “教育部办公厅已发文要求各地各高校针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方伟回答:“各学校要充分利用高校网站、就业APP、微信等各媒体平台,引导毕业生通过全国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发布求职信息,实现求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精准对接。”

  “对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教育部就业中心将通过新职业网或遍布各地各校就业网上的全国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提供就业信息精准对接服务。毕业生可在上述网站一站式注册,全国范围内发布简历;也可关注新职业微信公号,向用人单位投简历,高效率实现就业。”方伟说。

 

 

14.从公益活动中成长起来的草根创业者

2016524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51日,曹凯博创立的淄博鑫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搬进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政府对面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办公面积从40平方米增加到200平方米。有员工12人,包括一名职业经理人。此时距曹凯博从淄博职业学院毕业开始创业,还不到两年。

  曹凯博2011年考入淄博职业学院,学的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当初选择这个专业为的是学会一门技术,毕业后回家给父亲帮忙。

  曹凯博出生在安丘市的曹家楼村,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父亲开了个小厂搞加工,但因为厂里缺懂技术的人,效益一直不好。后来母亲病重,家里生活一度十分艰辛。

  苦孩子出身的曹凯博对弱势群体一直非常关注。他常说,自己能上大学就已经很幸运了,因为有的孩子根本上不起学。上学期间他就加入了大学生公益社团——“同心缘”社团。一开始他跟着别人做事,后来自己策划活动。在校期间他先后组织了大大小小20多次公益活动,社团成员累计为弱势群体服务150余个小时,还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募捐。曹凯博说,每一次参加公益活动都似经受一次洗礼,让自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这些对于后来的创业尤其重要。

  虽然不求回报,但长期做公益也让曹凯博有了意外收获。每次活动从前期策划、撰写方案,到准备、组织、总结,他都全程参与,久而久之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例如,20121023日,社团与淄博市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到北郊镇的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事前,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大到安排人手、制作条幅、购买慰问品,小到清空相机的内存卡,自认为已经考虑得很细致了,结果还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大家为老人们准备的文艺节目都是年轻人喜欢的,不适合老年人,在现场只好临时换了节目。活动当中的手忙脚乱让曹凯博进一步明白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曹凯博非常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学习之余,他要做兼职赚钱,还要参加社团活动。在校期间不但组织过很多公益活动,而且做了大量的文字工作,同时还担任了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和系学生会秘书长,毕业时他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优秀毕业生。

  曹凯博产生创业的想法是在上大二时。“那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00万,而10年前的2004年只有280万。学工科专业让我学会了理性思考,我当时就想与其和千军万马去争一个工作岗位,不如成为岗位的创造者。”

  曹凯博平时组织社团活动,与企业接触得多,对营销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他有意识地自学了市场营销学、金融学、管理学等课程,后来毕业实习选择了一家贸易公司。在公司的锻炼更使他坚定了创业的信心。

  大学3年,曹凯博做兼职赚了将近1万元,大半都用到了做公益上,毕业时手里还剩下3000元。2014年毕业时,他用这3000元租了间办公室,买了台二手电脑和几件廉价的办公家具,成立了淄博鑫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15年年底,曹凯博基于“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孵化”的理念,创立了信曌金融超市,把业务搬上了网。

  目前,淄博鑫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由淄博市推荐、山东省中小企业局评出的优秀服务商,公司有相当一部分业务是免费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自从公司推出这项免费业务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已有100余人通过他的帮助开始创业或在工作中直接获益。

曹凯博说:“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有创业的梦想,但很多人又因为不知如何开始而放弃,我希望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我的梦想是帮助更多人创业。我把这也当成一种公益。”

 

 

15.创业新政策,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20150528日 来源:四川高职高专教育风

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有关创业新政策

  1.民办企业“三证合一”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坚决推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年内出台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意见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方案,实现“一照一码”。

  2.注册企业场所可“一址多照”

  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住所登记改革。

  3.推进创客空间等孵化模式

  总结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

  4.众创空间税收优惠

  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适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众创空间的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补贴。

  5.创业担保贷款提高额度

  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针对有创业要求、具备一定创业条件但缺乏创业资金的就业重点群体和困难人员,提高其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明确支持对象、标准和条件,贷款最高额度由针对不同群体的5万元、8万元、10万元不等统一调整为10万元。鼓励金融机构参照贷款基础利率,结合风险分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由财政给予贴息。

  6.整合发展就业创业基金

  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完善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实现基金滚动使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支持。

  7.税收减免

  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可依法享受税收减免政策。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在3年内以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当年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限额标准最高可上浮20%

  8.优先转移科技成果

  鼓励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研机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通过合作实施、转让、许可和投资等方式,向高校毕业生创设的小微企业优先转移科技成果。

  9.支持举办创新创业活动

  支持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搭建创业者交流平台,培育创业文化,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对劳动者创办社会组织、从事网络创业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创业扶持政策。

  10.大力加强创业教育

  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从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进创业指导服务等9个方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二、各地各高校鼓励创业新举措

  1.天津市:外地高校毕业生在津创业准予落户

  将大学生创业扶持期由3年延长至7年,即毕业前2年和毕业后5年。外地高校毕业生在津创业的,准予落户,并给予相应政策扶持。

  对经认定的众创空间,分级分类给予100500万元的一次性财政补助,用于初期开办费用,高校众创空间补助资金由市财政负担,区县及滨海新区各功能区众创空间补助资金由市和区县财政按73的比例负担。

  引导众创空间运营商设立不少于300万元的种子基金,主要用于对初创项目给予额度不超过5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的借款,以及收购创业者的初创成果,市财政按30%比例参股,不分享基金收益,基金到期清算时如出现亏损,先核销财政资金权益。

  对众创空间内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给予1年岗位补贴和3年社会保险补贴。大学生创业且租赁房屋的,据实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每月1800元,补助期为2年。

  2.河北省:设立不低于10亿元的风险补偿基金

  设立省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创业导师、天使投资人、创业孵化机构等共同组建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在孵企业和创客项目,省级资金按一定比例参股,不分享基金收益,基金到期清算时,如出现亏损优先核缴省级资金权益。

  设立不低于10亿元的风险补偿基金,重点支持创业导师、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在河北建立科技支行、科技担保机构、科技保险机构等科技投融资机构。

  支持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开展创业路演、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等各类创业活动,按其举办各类创业活动实际支出的20%给予后补助,单个机构每年支持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3.黑龙江省:各级政府采购优先选择大学生创业企业

  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各类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享受第一、二年免费,第三年按50%缴费的优惠扶持政策,用包括大学生创业“种子资金”在内的各类专项资金对孵化器相关费用给予补贴。

  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直接参与政府采购投标的,在评审时给予价格6%10%的扣除;同时以营业执照注册地为准,供货100公里以内加5分,200公里以内加4分,300公里以内加3分。各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项目时,同等条件优先选择大学生创业企业。

  支持大学生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业。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自己研究取得发明专利成果,其创业成果转化成功的,可利用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按照技术交易额的10%,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资金奖励。

  4. 云南省:实施“贷免扶补”政策和“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

  实施大学生鼓励创业“贷免扶补”政策。对首次创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不超过10万的免担保、免利息创业贷款。减免相关税收。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扶持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指导咨询和培训服务。对首次创业并稳定1年以上的,给予1000元至3000元创业补贴。

  实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带动5人以上就业,投资达10万元以上且实际货币投资7万元以上的,每户给予3万元补助,有贷款需求的,给予10万元以下银行贷款支持,更多支持大学生创业实体。

  二次贷款贴息,对经“贷免扶补”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稳定经营2年以上、带动就业5人以上、偿还贷款记录良好、并按期纳税的优秀大学生经营实体,经过评审后,每年评审1000个,协调金融机构再次给予2年期50万元以内的贷款扶持,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60%给予贴息。

  对毕业学年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办网店,持续经营半年以上,且月收入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经认定后,一次性给予2000元资金补贴。

  5. 湖北省黄冈市:大学生创业“十免”扶持、“五有”保障

  3年内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及水电、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网络接入服务、客户接待室及会议室、创业培训服务、创业政策咨询服务、科技项目申报服务、政策指导服务、创业沙龙活动场所、专利申请服务;

  有资金扶持,给予1万元创业补贴,最高50万元无息贷款,成立三支天使基金扶持创业;有办公场所,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免费为入驻企业提供3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场所;有厂房,大学生创业加速器,按入驻企业发展需求,免费提供面积500-1000平方米的厂房;有住房,创业大学生公寓和人才公寓,按标准为创业者提供免房租住房需求;有创业导师,聘请黄冈籍知名企业家和本地成功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一对一为创业者提供成长支持;

  对经认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要求,市场前景看好,具有引领带动,推动本行业科技创新的创业项目,给予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资助;成功经营一年的,经认定后给予实际到位资本金30%、最高5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

  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按照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按小微企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毕业生创办企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不受出资额和注册资金的限制,按生产规模和流动资金需求确定担保额度。个人独立创办企业的,可申请不超过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合伙创办微型企业的,可申请不超过5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可申请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超过国家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政策的贷款利息从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贴息。对初次申请的小额担保贷款到期后,可申请二次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期限不超过2年。

  毕业生创办企业的各项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及团队成员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5年内全额奖励纳税人。

  6. 东华大学:建立了上海高校首个大学生众创空间

  东华大学与上海市科委、市教委以及“新车间”等创业服务机构合作,建立了上海高校首个大学生众创空间,牵头建设上海高校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联盟。每双周五定点组织创业指导站活动,由校内导师、校外创业指导专家和企业家为学生提供专业性、实践性的创业咨询指导。

  从2003年开始实行完全学分制为休学创业提供制度保障,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可以认定创新学分。于2009年成立上海市大学生科创基金会东华大学分基金会,目前总资金1200万元,并形成了5360万元的创新创业扶持基金,支持学生创业。

  7.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100万元“护犊资金”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了《护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创业失败学生给予经济补助。文件明确规定,由学院出资100万元设立“护犊资金”,用于保护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利益,帮助资金出现困难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渡过难关,为创业失败、符合要求的大学生提供不超过5万元的无偿资助

 

 

16.许法卿:一名专科毕业生的创业奇迹

2016411日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主体育场、2014年巴西世界杯主会场,这些顶级赛场上的辉煌灯火,竟然出自一名大学专科毕业生创办的公司。 

  这个人就是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生许法卿,正是他一手创办的“达森灯光”点亮了这些闻名于世的体育场馆。 

  2003年,学习外贸英语专业的许法卿放弃了专升本的机会,走出校门开始打拼。2005年,许法卿毅然只身南下广州,开始了“南漂”生涯。 

  初到广州的许法卿,人生地不熟。找工作的那段日子,他风餐露宿,备尝艰辛。“晚上只能睡石板凳,一天的伙食费只能限制在一块五毛钱,最少的时候身上只剩下五块钱。”即便如此,他没有退却,硬是咬牙留了下来。

  坚持就是胜利。后来,许法卿在当地一家灯具厂找到了工作。面对来之不易的工作,许法卿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在他的全力付出下,一步一个脚印,到2008年,工作仅3年的许法卿,便升职担任公司销售副总。

  此时,他的内心深处,开始不可遏制地激荡着创业的冲动。

  说干就干,3万元的启动资金,加上许法卿只有3个人的团队,20088月,广州市白云区,一间极不起眼的小办公房里,一家名为“大森电子”的企业挂牌成立。

  底子薄、实力小,许法卿却提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我们要在LED舞台灯这个领域‘让中国创造走向世界’。” 

  公司初生,生存是最大的问题。生死存亡之际,他却坚决不去接触曾经做销售副总时接触的老客户,“我不能做对不起以前老板的事”。资金再紧张,他从一开始就坚决不欠别人的钱,成为业内熟知的“从不欠供应商钱的那家企业”。 

  他认为这是一个企业诚信经营的第一步,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赢得了合作伙伴的绝对信任,“同你做生意虽然利润不大,但真的很痛快很轻松”。 

  得人心者赢市场。到许法卿完成伦敦奥运项目时,不过是公司成立的第四个年头。此后,巴西世界杯主场馆照明、BBC电视台演播厅、美国LDI灯光展助力工程、日本富士电视台主楼外墙面。 

  仅仅几年,一个年轻的LED灯光品牌已经步入了世界灯光舞台的中心,成为中国LED灯具产业在全球照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让中国创造走向世界”,许法卿没有食言。他说,他的竞争力来自于永不止步的创新。 

  非技术出身的许法卿,对于创新近乎痴迷。在达森,研发是唯一不设投入上限的部门,而研发团队的许多创意竟然都来自于这个学外贸英语的“门外汉”。在他的一手推动下,达森如今已经创造出了近200项专利。 

  就这样,从最初的舞台灯光出发,如今的达森已经覆盖了舞台灯光、民用娱乐、商业照明、景观亮化、农业照明、灯光物联网等六大领域。 

  20151231日,广州达森灯光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舞台灯光制造企业。

公司上市,是他的梦想之一,当初没有继续在大学深造的他还有两个梦想:一是去大学里演讲,写几本不错的书,激发更多的人去追求梦想;二是举办一场个人演唱会,挥舞着吉他在达森创造的光彩舞台上激情演唱。

 

 

17.天使投资人眼中的大学生创业

2016052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大学生创业项目最需要的不是钱。”在今天开幕的北京邮电大学第八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交流会上,来自龙翌资本的天使投资人谭茗洲对记者谈起他眼中的大学生创业。

  谭茗洲注意到,现在很多大学生创业项目拿到钱以后很快就结束了。“这些项目往往不是缺钱死掉的,而是方向错了或者思考不够。”谭茗洲告诉记者,“大学生创新创业现在是最好的时期,学生有想法,学校很支持,整体社会氛围也很配合。从这次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看,大学生们的视野比以往开阔了很多,实践的深度、着眼点也在跟随技术和产业的潮流。项目也越来越接地气,大学生越来越有真正的想法。”

  谭茗洲认为,从一个想法到一个创业项目,应该考虑“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为什么值得解决、能不能走得远”等,而大学生这方面的思维还比较欠缺。

  谭茗洲一直关注大学生创业,去年曾担任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的评委和全国比赛的评审。他在看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时发现,“99%都在做重复的领域,一个领域几百人在做。在互联网时代,未来产业里面能脱颖而出的顶多是前三名,几百个、上千个人做一个方向,肯定会死掉的”。

  “这些问题跟学生的年龄、阅历有关。”谭茗洲表示,投资人所做的其实并不仅仅是给钱这么简单,更多是要做孵化。他通常会选择一些有创造力和未来企业家精神的学生,给他们经验、理念、方向、资源上的辅助。他说:“比如,下一个风口是什么,现在应该往哪个方向去思考,哪些地方还是空白,需要有一个方向和预判。”

“对学生来说,跨越学校的院墙,跟外界多交流,是很重要的。”谭茗洲建议,学生和教师都应该经常跟外界沟通、分享、交流、碰撞。他说:“哪怕将来不去创业,具有这种视野和高度也是有益的。”

 

 

18.我省为全民阅读"立法"

四川省为全民阅读立法    打造“书香天府”阅读品牌

2016414日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663173316755.jpg        

四川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钟剑麟作新闻发布

14日,《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下简称《决定》)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是继江苏、湖北、辽宁之后,第四个对全民阅读进行立法的省,也是西部第一个进行全民阅读立法的省。《决定》的出台,标志四川省全民阅读工作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下一步,四川省将按照全民阅读立法工作的安排,着力打造“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品牌,不断提高四川全民阅读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据四川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钟剑麟介绍,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329日审议通过了该《决定》,定于423日起正式实施。《决定》共有六个部分,从全民阅读中政府履行的职责、完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打造阅读品牌、关注特殊群体阅读等多个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以法规性决定的形式将促进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必将有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钟剑麟说,为大力倡导和促进全民阅读,《决定》将更好地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对保障公民阅读权利,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四川社会文明整体进步,增强四川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四川省将423日世界阅读日确定为“书香天府•全民阅读”活动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在活动日举办相关活动,将“书香天府•全民阅读”打造成国内一流的阅读品牌,成为四川重要的文化名片。

 鼓励各地开展特色阅读活动,打造全民阅读精品项目。以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七进”活动为依托,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农民读书月”、中小学读书小明星大赛、“书香之家评选    ”等活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要开设“书香天府”专题专栏,利用新闻客户端、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定期推荐优秀读物。倡导公民积极参与全民阅读活动,鼓励开展家庭阅读、亲子阅读等,培养公民阅读习惯。

 据悉,4.23“书香天府•全民阅读”活动日当天,四川将以主会场、分会场联动的形式,在全省范围内举行2016年“书香天府”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并组织开展“寻找天府书香味”“出版物惠民展销月”“优秀川版图书展示展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主编:夏江

执行编辑:吴宏 彭陶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0一六年六月三日

 

 

上一条:2017年第1期(总第42期)
下一条:2016年第1期(总第40期)

关闭

版权所有©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6284号
地址:内江市东兴区汉安大道东四段199号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信息中心    电话:0832-2560122

访问次数: